1. 首页 > 外贸指北

薅羊毛的法律后果,你知道会有哪些吗

一、薅羊毛的法律边界

门诊专家指出,对于普通用户和“羊毛党”,其法律责任应根据获利程度的不同区别对待。情节轻微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据民法关于无效民事行为和不当得利的规定处理;情节严重或者数额巨大的则可能触犯刑法,涉嫌刑事犯罪。

薅羊毛的法律后果,你知道会有哪些吗
薅羊毛的法律后果,你知道会有哪些吗

二、薅羊毛的常见情况与法律风险

1. 一般情况下,薅羊毛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是平台推出的规则。然而,如果大规模地利用平台的漏洞来获取利益,那就可能会涉及到法律风险。

2. 无论普通消费者还是“羊毛党”,如果是利用平台漏洞得益,符合法律对不当得利的界定,应予以返还。

3. 若造成的损失完全系平台自身过错,消费者并无任何欺诈等心态,平台不能随便拒绝交易。

三、案例分析:拼多多优惠券漏洞事件

1月20日,拼多多平台发生一起“薅羊毛”事件。有网友发现,利用平台漏洞可领取100元无门槛优惠券,以低至0.46元的价格购买到价值100元的商品。拼多多平台第一时间修复漏洞,收回了用户领取且尚未使用的优惠券,对已购买的商品,建议终止物流派送。

同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涉事黑灰产团伙予以打击。工作人员解释优惠券是系统误发,“5元无门槛优惠券”将作为补偿发放到涉及的账户,但大部分用户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

四、专家观点: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一天表示,普通用户应严格按照网站提供的方式方法进行操作,获取正常范围内的优惠。不利用平台漏洞,不使用技术手段获取不当利益。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欧阳爱辉进一步解释说:“若造成的损失完全系平台自身过错,消费者并无任何欺诈等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平台要求强制返还,会给消费者造成较大损害,属于明显限制了消费者权利,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此时平台是不能随便拒绝此类交易的。”

电商时代“薅羊毛”盛行,“羊毛党”已经成为一种互联网生存现象。利用平台漏洞“薅羊毛”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偶尔利用平台漏洞捡漏的普通用户;二是明知是漏洞却依旧多次“薅羊毛”的“羊毛党”;三是以此谋利的黑灰产团伙。在享受优惠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相关法律风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4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