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外贸指北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工厂黑科技背后的产业新变迁——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三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题:工厂“黑科技”背后的产业新变迁——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三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工厂黑科技背后的产业新变迁——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三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工厂黑科技背后的产业新变迁——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三

实体经济的“烟火气”在企业,企业的活力看生产线。

一边是车间内十余条中试组装测试线忙碌运转,另一边是来自医疗器械、智慧停车等领域的科研项目“跑”完走向产业化的最后一程……在这里,每周都有新项目进行成果转化。

国家战略:智能工厂助力产业升级

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到2027年建设1万个5G工厂,打造不少于2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让智能工厂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主要载体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

“以前拥抱的是订单,现在拥抱的是市场。”一位玩具企业负责人说,企业用大数据预测“爆品”,并在新品投放后根据市场反馈调整生产,畅销款补货可得率大幅提升。

制造变“柔”,生产方式加速变革

当车间装上“大脑”、生产线走进“云端”、产品在“出生”前就有了“主人”,柔性制造提升了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制造的逻辑正发生改变。

这里最多可实现4个平台、8种车型的混线生产,满足单个车型多种个性化配置。

质量提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我国围绕重点产业统筹布局各类创新、试验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工厂+科研”“工厂+试验”等新模式加快推出。新型研发机构与新型制造基地有机衔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搬上生产线。

在成都高新区,有个不一样的“工厂”——蜂鸟智造中试基地。

从工厂到“工厂+”,两“链”融合前景拓宽

新华社发布时间:2025-04-20 18:26作者:新华社阅读次数:2次字号:实体经济的烟火气在企业,企业的活力看生产线。当机器人进入工厂实训,数字孪生技术为车间装上虚拟分身,大模型在多个行业垂直应用…这个春天,工厂里的新意不断涌现。

工厂负责人说,从接到客户订单起,所有零部件数据就开始生成,工厂根据系统配置差异化生产。依托新技术、适应多样化需求,去年,企业新能源汽车订单数同比增长超180%。

供应链协同:打造高效产业链

一季度,工业领域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3%;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目前,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6430家,实现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约20%。

产线升级:智能化助力制造业腾飞

分拣物料、搬运料箱、精密装配……只见数十台人形机器人进行多任务协同作业,酷炫的场景让智能制造有了更具象的表达。

当机器人进入工厂“实训”,数字孪生技术为车间装上“虚拟分身”,大模型在多个行业垂直应用…这个春天,工厂里的新意不断涌现。

设备上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重庆剑涛铝业有限公司,7条再生铝生产线全速运转。“去年以来,我们对4条生产线开展技术改造,再生铝产能提升30%。”该公司负责人说,新设备、新技术带来新发展,今年一季度公司产值同比翻番。

模式更新: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

在家电、汽车等领域,用“数字孪生”技术“建厂”的探索不断。将真实数据导入,通过仿真模型在网络空间打造虚拟工厂,大到产线的改造,小到产品的排产,都能精准模拟、验证,降低试错成本,实现高效生产。

创新力转化为生产力,制造端大有可为

工厂是制造的枢纽,也是创新的一环。记者调研发现,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中,工厂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协同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未来展望:智能工厂引领产业新变革

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1亿台。

在重庆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可以看到汽车制造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人形机器人已然“入职”汽车生产线。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人形机器人虽然仍在“实训”阶段,但解锁多元应用场景已渐行渐近。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5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