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工厂黑科技涌现
模式更新:从“数字孪生”技术“建厂”,到柔性供应链构建韧性产业链
在家电、汽车等领域,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建厂”的探索不断深入。通过将真实数据导入仿真模型,打造虚拟工厂,实现产线改造和产品排产精准模拟,降低试错成本,实现高效生产。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强调,要以柔性的供应链构建韧性的产业链。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产业的抗风险力和竞争力将得到提升。
设备上新:再生铝产能提升30%,新能源汽车订单数同比增长超180%
在重庆剑涛铝业有限公司,7条再生铝生产线全速运转,去年以来,公司对4条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再生铝产能提升30%,今年一季度产值同比翻番。
极氪5G智慧工厂负责人介绍,在焊接车间,车身4800多个焊点,每个焊点每一步焊接过程都被切割成毫秒级。智能制造将工序拆解、标准化,让生产从“凭力气”转向“凭数据”。
产线升级:机器人成为“打工人”,人形机器人入职汽车生产线
在宁波的极氪5G智慧工厂,人形机器人已然“入职”汽车生产线,进行分拣物料、搬运料箱、精密装配等任务,酷炫的场景让智能制造有了更具象的表达。
在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十余台橙色机器人进行打螺丝、焊接等作业,AGV小车来往穿梭,有条不紊。
智慧交通产品制造商:从四目相机到球机、枪机,企业每年都要找平台试产几十种产品
智慧交通产品制造商臻识科技董事长任鹏表示,从中试到市场推广,企业每年都要找平台试产几十种产品。通过中试,企业才能放心推向市场。
生产方式变革:从“凭力气”转向“凭数据”,制造逻辑发生改变
当车间装上“大脑”、生产线走进“云端”、产品在“出生”前就有了“主人”,柔性制造提升了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制造的逻辑正发生改变。
全国已建成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
供应链协同:实体经济“烟火气”在企业,企业的活力看生产线
当机器人进入工厂“实训”,数字孪生技术为车间装上“虚拟分身”,大模型在多个行业垂直应用,这个春天,工厂里的新意不断涌现。
生产方式、供应链更加柔性,更好适应了消费侧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小批量多批次生产的“小单快反”模式兴起,为行业稳外贸提供助力。
未来展望:更多“工厂+”的故事还会发生,更多产业新图景将不断绘就
从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实践来看,在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碳排放减少约12%。一些领域的示范工厂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约30%,生产效率增加近3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表示,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是提高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来自制造端的“数智赋能”正为产业发展激发新气象。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