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工厂黑科技背后的产业新变迁——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三
近年来,我国围绕重点产业统筹布局各类创新、试验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工厂+科研”“工厂+试验”等新模式加快推出。新型研发机构与新型制造基地有机衔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搬上生产线。

在成都高新区,有个不一样的“工厂”——蜂鸟智造中试基地。
工厂黑科技:智慧生产的新时代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工厂黑科技背后的产业新变迁——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三》揭示了这一变革。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指出,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是提高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来自制造端的“数智赋能”正为产业发展激发新气象。
工厂焕新,制造业有了新面孔。在宁波的极氪5G智慧工厂,人形机器人已然“入职”汽车生产线。智慧交通产品制造商臻识科技董事长任鹏表示,通过中试基地,企业才能放心地将产品推向市场。
数字孪生:构建虚拟工厂,提升生产效率
在家电、汽车等领域,用“数字孪生”技术“建厂”的探索不断。将真实数据导入,通过仿真模型在网络空间打造虚拟工厂,大到产线的改造,小到产品的排产,都能精准模拟、验证,降低试错成本,实现高效生产。
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1亿台。
智能化改造:提升产业抗风险力和竞争力
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到2027年建设1万个5G工厂,打造不少于2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让智能工厂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的主要载体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
从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实践来看,在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碳排放减少约12%。一些领域的示范工厂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约30%,生产效率增加近30%。
供应链柔性化:适应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要以柔性的供应链构建韧性的产业链。”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产业的抗风险力和竞争力会随之提升。
新华社发布时间:2025-04-20 18:26作者:新华社阅读次数:2次字号:实体经济的“烟火气”在企业,企业的活力看生产线。当机器人进入工厂实训,数字孪生技术为车间装上虚拟分身,大模型在多个行业垂直应用…这个春天,工厂里的新意不断涌现。
未来展望:工业4.0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一季度,工业领域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3%;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目前,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6430家,实现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约20%。
实体经济的“烟火气”在企业,企业的活力看生产线。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和挑战较多,但中国制造向新提质的方向路径不变,承压前行的韧性底气不变。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