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码头到样板关,红色档案见证历史变迁

智慧监管赋能自动化码头新引擎
从大码头到“样板关”——在港口崛起中蝶变的黄岛海关
勇站前排做样板,图强跨越建强关。20年间,在西海岸这块热土上,黄岛海关为推动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贡献了海关力量。黄岛海关将继续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站排头、走前列、挑重担,谱写新时代海关建设的新篇章!
档案见证历史变迁
民政局) 1949年,新中国海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式宣告成立,彻底摆脱了外籍税务司控制,结束了“海关不独立、关税不自主”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国海关主权的完全回归。海关总署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见证了新中国海关的诞生,诠释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海关的客观真理。
西迁初期,码头查验区的艰辛
西迁初期,码头查验区没有办公楼,同志们只好挤在用集装箱改成的办公室里,冬天北风凛冽,寒气刺骨,很多同志手脚上都生了冻疮;夏天烈日炙烤,闷热难当,关员查验服后背上被汗水浸泡出了白花花的汗碱。
智慧监管模式的应用
自动化码头对海关监管提出了“顺势监管、快速验放”的现实需求。适逢关检融合,新黄岛海关迎难而上,直面新的挑战与机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打造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海关监管体制机制。
大通关改革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面对业务量持续增长与人力极度短缺的尖锐矛盾,黄岛海关在2005年开始实施大通关改革:针对有纸放行环节多、时间长、差错率高的弊端,实行了“有纸申报、电子放行”通关模式,对场站放行信息全部采用电子传输和网络运作。
港口西迁与海关机构的发展
随着港口的开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应运而生。黄岛海关积极支持地方申报海关特殊政策监管区域,青岛保税区、青岛保税物流园区、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相继获批运营。
智慧查验模式的应用
随着监管手段的升级,黄岛海关又进一次实现了流程再造。2020年,黄岛海关以“一网通办”为目标,成功上线云港通智慧查验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海关、查验代理、港务调度、货主货代企业、车队等信息整合在一起。
自动化码头的崛起
现代港口要实现弯道超越必须尽快建成智能码头,黄岛海关主动靠前,与码头设计人员日夜攻关。2017年5月,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终于建成投产,16台蓝色自动化桥吊矗立碧海中,远处的办公楼内操作技师在电脑上对着实时实景画面远程操作。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