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驱动,中国车企出海
技术驱动,引领中国车企国际化新篇章
央视网消息:在3月28日召开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际合作、“产业出海”成为热议话题。据了解,2025年以来,我国多家新能源车企加大了海外出口、海外建厂的力度。

德国这家交通转型智库执行主任克里斯蒂安·霍克菲尔德高度赞赏了中国在电动化领域的成就。同时,他建议中国企业反向布局欧洲,通过合资公司帮助当地供应链和产业发展,共同实现气候目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助力全球产业链发展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将与产业链各方一道,推动中国汽车品牌深度参与到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创新链的发展进程之中,进一步建设本土化渠道...
走出去,中国车企还要打造自己的软实力。中国品牌出口,必然要走技术驱动的路线。中国汽车出海已经势不可挡,比如奇瑞、吉利、长城、长安等品牌...
数据见证中国新能源车国际影响力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泰国电动车渗透率从不足1%跃升至13%,其中的90%都来自中国品牌。但尽管眼下市场表现亮眼,泰国方面也提出了深化合作的新期待。
当然,全球本土化也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将面对更多经营挑战,比如财务风险、知识产权风险、舆论风险等,这对车企的战略思维、经营能力、技术研发和政策沟通都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车企加速海外本土化建厂
不仅是出口方面,中国车企海外本土化建厂也正在提速,众多车企提出“产能出海”的新规划。不久前,长安汽车宣布进入欧洲等海外重点市场,并快速布局东南亚、中南美洲、中东、非洲区域等市场。
预计2025年,长安汽车将在海外市场销量计划实现100万辆。
中国车企“全球本土化”战略初显成效
近两年,包括比亚迪、长安等近10家中国车企已在泰国投资建厂,还带动了多家配套企业落户。专家指出,通过“技术-市场-政策”的三维互补,中泰双方正构建起从研发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这样深度的合作新模式,不仅带动了泰国本土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且让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市场扎根更深。
品牌化、技术性、高端化、本土化,四大战略性出海方向
在谈到加大国际合作时,不少中国车企表示,从未来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品牌化、技术性、高端化、本土化4大战略性出海方向,将为中国车企突破国际竞争格局提供新思路。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介绍,中国车企往外走现在已经跨越了初级阶段,由过去的以贸易卖车为主,转向了将制造和国际市场紧密结合。
未来展望:技术出海与生态共建
东风集团旗下的岚图汽车表示,2025年,在深耕欧洲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布局中东市场,通过中东地区的高端市场验证中国品牌的全球竞争力。
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从“整车出海”到带动“技术出海”,形成技术合作与竞争优势。从“贸易出海”到“生态出海”,中国车企会加快在海外布局建厂,共建海外生态,降低海外合规风险与发展的成本。
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在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输出,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