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知识 | 做电商
电商知识 | 做电商:精准定位,高效运营
其中,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精准定位,企业可以更加聚焦地投入资源,开发出更符合目标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产品价值洞察
无论我们运营人手中操盘的是什么产品, 一定要对其有深度的认知:产品价值主张是什么?解决哪类用户的哪些问题?业界竞品有哪些、市场份额如何、优劣势在哪……?这些问题,运营人心中一定要洞若观火。这是运营思考的第一步。
例如:如果你运营一个幼教的公众号。你就需要思考,价值主张是为年轻父母提供科学的幼教知识,解决他们对孩子教育的茫然。你继续搜寻业界的竞品公众号,发现已有几个大号了,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大号内容虽好,但大都冗长,每天推文多,内容同质化严重。而你们的优势在于编辑的专业能力强,能对干货进行深度处理,更具可读性。
用户定位、研究分析
任何运营策略都是针对特定的用户细分群体进行,所以我们实施运营策略前,就先要定位好:自身的用户是谁?并预先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通过用户定位、分析,我们能初步判断目标用户在哪个渠道比较集中、以什么方式与他们展开接触比较合适、高效等等。
关于用户调研本身就是一项专业领域,本文不展开讨论。通过用户定位、分析,我们能初步判断目标用户在哪个渠道比较集中、以什么方式与他们展开接触比较合适、高效等等。
目标导向意识
对于运营专员,阶段性目标通常有:维持或提升某类内容的阅读率、转发率;维持或提升电商的访问量及转化率;维持或提升某时期的新增用户量;提升某功能某块的用户活跃率;某新渠道拉新用户的尝试及性价比评估;某新方式激活用户活跃率的尝试及性价比评估等等。
比如幼教公众号的例子,我们启动运营时,一定要先制定一个阶段性目标,比如第一个月需要增粉多少,准备投入多少活动预算?有明确的目标运营人才能有清晰的行动,也能够“逼着”我们持续的调整、优化运营策略。
渠道梳理、评估
对于独当一面的运营专责,当我们接到一个阶段性目标时,通常是要自己去评估各种用户接触渠道、评估它们的性价比、接触方式,并尝试按照优劣排序开展接触。
比如幼教公众号,我们可以调研穷举下,接触辣妈的渠道:线上渠道有:母婴社区、社群、其他母婴公众号等;线下渠道则有:幼儿园、母婴奶粉、玩具商超、妇幼医院、公园游乐场等等。我们需要竭尽所能的收集各种渠道的用户密度、接触方式、接触成本等等。
统筹策划
无论我们准备就某渠道展开用户拉新,还是通过某种策略激活用户或者达成某类商品的成交率,都需要事先做好计划,包括:整个流程涉及到哪些参与者;参与者各自的分工是什么;流程的各个时间节点;需达到什么质量;参与流程是否测试过,是否顺畅;就拿制作一个放在店面的易拉宝二维码,就需要认真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比较吸引用户注意;简短的文案要怎么写;宣传册摆放在店里的哪个位置最好;易拉宝的制作时间多久;是否有其他注意事项。
数据目标识别、埋点
当我们每次实施运营策略的目标定下之后,意味着这次的数据目标也确定了,而我们运营人要思考的就是:针对数据目标,现有的资源、条件能否捕获到相应的反馈数据?还需要在哪些环节进行数据埋点?是否需要研发协助?比如扫描二维码,就要考虑给不同渠道的二维码添加不同的识别参数,这样就能统计从不同渠道获取的新用户数。
数据收集、分析
每次运营实施过程中记得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清洗、进而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分析,以供决策使用。关于数据收集分析的过程中,李少加特别强调一个非常容易犯的“基础概率”、“幸存者偏差”、“可得性偏差”等统计分析问题。记住:数据永远是为业务服务,洞察业务的意义才是大前提,否则再牛叉的数据分析都是白搭。
投入产出比评估
这一点,虽说是运营经理级以上的人员特别需要考虑,但李少加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运营专员,也可以培养这种透过投入产出比进行自我评估,从而进行“运营迭代”的工作习惯。另外,我们运营人最好养成每天记录运营日记的习惯,每天的运营得失,记录关键数据。
用户需求洞察
运营作为在一线与用户接触最频繁、最深入的岗位,自然肩负着随时察觉用户需求的变动、或者挖掘用户深层需求的重任,同时尽量完整的将需求反馈给产品经理。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运营人需要独有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整体性思维均需要广阔的知识、视野、想象力方能有所成。这不是一味的仅盯着「功利性」学习可以获得的。
未来展望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