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预算,打破传统束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在支出标准、绩效评价等关键制度上积极创新。

零基预算:从“零”开始编制预算
将“挤出”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零基预算改革是一项着眼于长远机制的系统工程,唯有打破枷锁,才能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积极财政政策效能。
何为零基预算?顾名思义,“零基预算”即从“零”开始编制预算,在预算编制时不考虑以往预算安排基数,根据实际需求、财力状况、事项轻重缓急等统筹核定支出预算。
零基预算改革试点:央地共同推进
从运用理念到深化改革,2021年以来,央地均已围绕“零基预算”积极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安徽是国内较早推动零基预算改革的省份之一。
记者梳理发现,在省级行政区中,江苏、浙江、湖南、吉林、宁夏、内蒙古等已于2024年发布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方案,明确从编制2025年预算起,在全省或部分地区实行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零基预算改革成效:财政资金更精准
财政资金更加注重“精准滴灌”,经营主体感受明显。安徽见行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支撑中心主任张棋瑞介绍,该公司去年承担的一项省科技创新攻关项目获得财政支持,创下了公司成立以来获得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最高纪录。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推动零基预算改革,不仅可以打破财政支出固化格局,还可将“挤出”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国家重大战略等领域,“有破有立”助力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零基预算改革面临的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所有支出都不参考历史信息,就需重新测算、评估、论证,巨额工作量使绝对的零基预算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在国内外实践中,零基预算更多体现为运用这一理念完善预算管理。
政府预算编制从“零”开始,打破传统“基数+增长”模式,直击“护盘子、守基数、争资金”等问题……“零基预算”引发社会热议。
未来展望:零基预算改革持续深化
未来应如何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杨志勇认为,下一步,应在编制零基预算过程中建立健全支出标准体系,让预算编制有据可依。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坚持量入为出原则,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合理确定支出预算规模,调整完善相关重点支出的预算编制程序,不再与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层层挂钩”。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