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外贸指北

老家做跨境:出海四小龙涌现

我在老家做跨境

宣城市创业路振邦电子的厂房里,印花车间的印染机吞吐不息,操作台前,工人们指尖翻飞核验成衣吊牌,老板邓奇则紧盯电脑屏幕上的订单数据——三年前他和两位合伙人在安徽老家创业,在速卖通售卖男装T恤,如今工厂日出货量已达8000件,年营收达1亿元。

老家做跨境:出海四小龙涌现
老家做跨境:出海四小龙涌现

邓奇的成功刺激了当地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4年间宣城从事跨境的服饰企业从1家变成了200多家,诞生了13家服装外贸工厂,在宣城从零到一干出了一条早期服饰产业带。

而在1300公里外的河北高碑店,00后张广豪的家族帽子工厂里,一台台打印机正以每分钟60单的速度吐着跨国订单——来自河北工厂中的各式帽子正在通过“出海四小龙”之一的Shein源源不断销往全球。

邓奇、张广豪们的故事只是内陆腹地城市出海者们创富故事的缩影。这群“不信命”的创业者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撕掉“沿海才能做外贸”的标签。通过被外界称为“出海四小龙”的AliExpress速卖通、Shein、Temu、TikTok等平台,新一代跨境人奋力划出了一条内陆城市通向全球的航道。

突破信息孤岛

跨境电商从业者都知道,各种小圈子里的信息就是商机。

蒋松生意的转机在2021年。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蒋松2017年回到武汉创业时,带着的是在广东十几年的传统外贸经验,他的亲戚里有人已经做了大半辈子渔网外贸生意。但在武汉,蒋松的经验似乎有些水土不服。

2021年,在外贸生意上始终无法打开局面的蒋松参与了一场春节返乡的朋友聚会,聚会上蒋松听到一位入行比自己晚很多年的朋友,酒后分享了自己过去一年把生意做到了7个亿,这让蒋松感觉难以置信。

“我这个朋友入行比我晚,我08年就接触外贸做了十几年了;我记得他是16、17年左右才入行的,这才几年?他怎么做得这么快?也是这次谈话我知道了速卖通,开始关注B2C的跨境电商。” 蒋松开始不再仅靠外地展会寻找生意机会,而是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开起了店铺。

2025,寻找更多确定性

邓奇在2024年底,开设了自己的第四家工厂,在他办公室的背景墙上,一共挂了三张地图,分别是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和安徽地图。每把衣服卖到一个新地区,他就会在地图贴上一个小红旗。

图:宣城“出海创业者”邓奇 过去两年这张地图上的旗子数量已经越来越多。

与之同步的是,宣城的跨境电商贸易规模也在一路走高。而在武汉,由于当地跨境电商业务蓬勃发展,平台也加大了在这里的投入力度。

2025 年 2 月,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开园。这是被称为中国电商“出海四小龙”之一的速卖通,在华中地区的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蒋松感慨:终于不用去经常杭州出差,武汉出海人有了自己的新阵地。

家乡的情况在变好,但对蒋松、邓奇们而言,创业挑战也在升级。今年以来,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对平台和商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出海四小龙”也在积极调整,2024年开始,速卖通、TEMU等平台都在推进“海外托管/半托管”模式,尝试强化平台的海外供给能力。

所谓,海外托管/半托管是不同平台对海外仓模式的不同称呼,具体指的是面向一部分已经备货在海外仓,或有海外仓资源的商家,由平台负责商品运营和销售,商家负责物流和仓储,以达到“海外发货”的目的。同时,速卖通还加大了POP模式的推广,相比全托管,POP模式商家可以有更高的毛利,进一步调动商家的积极性和潜能。

图:速卖通有两类模式,分别为“跨境模式”,以及海外托管为代表的“本地模式”

在行业人士看来“出海四小龙”中,速卖通销售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分配较为平均,受到局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反而最小。

平台上的创业者也在成长。比起焦虑,成熟的创业者更注重行动,蒋松决定从从产品布局到目标市场选择做出调整来适应不确定环境。产品上他打算转向高附加值的碳纤维渔竿,此外,他还打算通过速卖通打入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的高端市场,并且尝试加入“海外托管”模式拓展生意。

“我们一路在家乡创业出海走到今天,最不怕的就是挑战”。

文|任晓渔 编|徐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9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