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贸试验区,核心政策有哪些
重庆自贸试验区发展概况
重庆市商务委主任张智奎在重庆自贸试验区四周年发布会上介绍,重庆自贸试验区已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发展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在这片“试验田”里,已集聚了重庆超1/4的进出口企业,贡献了全市约70%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吸引了超全市40%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累计新增市场主体超过5万户,是设立前的3.5倍。

金融支持与政策红利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称,此举旨在大力支持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促进重庆更好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加快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片区率先试点海关“一保多用”管理模式,仅两路寸滩综合保税区办理担保总额就超1.32亿元,循环使用72次,实现5300余万元税款货物的担保,平均每份担保循环使用14次,为企业有效节约了担保成本。
商事制度改革与电子化
在商事制度改革中,重庆探索权限下放“基层点菜”,41项市级管理权限下放到各片区,对自贸试验区内523项中央层面设定和14项地方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和“基层注册官”制度,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
制度创新与产业升级
四年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重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重庆自贸试验区4月1日挂牌,政策红利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打通国内国际市场通道
四年中,重庆自贸试验区不断依托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西向、南向、东向、北向及空中通道,创新打通国内国际市场相通的堵点和难点,探索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动力。
提升江运时效与物流便利化
为长江黄金水道挖潜增效,重庆常态化开行“沪渝直达快线”,破解长江黄金水道过闸拥堵难题,在全国率先开展水运进口转关“离港确认”试点,提升江运时效40%,稳定外贸企业生产和物流预期。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区域合作
2020年,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全国率先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业务向服务贸易领域延伸,提供国际结算票据验核服务,将银行办理时间从2天提高到2分钟以内。
在国家口岸办支持下,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通关和物流便利化目标,重庆牵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1”省区市签署跨区域合作协议,共建“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实现全国“单一窗口”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区域合作。
陆港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目前,重庆已成为陆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地。港口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列前两批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队”名单。
全面建成进口整车、跨境电商、快消品、电子料件等分拔中心,成功引进世界500强博世物流分拔中心,国际物流分拔中心建设初具成效,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作用日益彰显,持续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活力十足。
未来展望与实际体验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