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如何激发活力,畅通经济循环血脉
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模式
交易中心探索出了一种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模式。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吴德胜认为,应加快建立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通过实施一站式通关政策,实现报关、报检、征税等环节无缝对接,让农产品更快更便捷直达百姓餐桌。

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
在现代商贸流通领域中,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技术,可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和动态平衡。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应进一步提高供应链体系的协同性与韧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流通规则和标准体系建设
全国统一大市场尚不健全、要素自由流动存在隐性壁垒、流通规则和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调研组将继续深化细化研究,力争从政策层面加以求解。
统战嬗变
统战嬗变,商贸流通领域迎来新机遇。民盟中央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显示,流通是经济循环的血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
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
走进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调研组看到,电子大屏上,从全国各地运输而来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流通追溯情况实时更新,有效促进产销对接;海关服务窗口前,进境商品可实现报关、检测、仓储等一站式通关,大大提高通关效率。
消费市场转型升级
实施消费市场转型升级计划,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畅通内循环。提升传统消费,激发消费活力。
流通新业态新平台新模式
发展商贸流通业,畅通实体经济血脉。我国应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推进商贸流通的现代化,实施商贸人才配置的市场化战略。同时,也要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技术进步。
冷链物流网络布局
在浙江,调研组了解到,省内推动形成四级冷链物流网络布局,初步实现城市半小时、城镇1小时、农村3小时冷链高效配送网络;宁波聚焦“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前瞻性做好九大综合物流园区规划,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长三角地区发展
在全国商贸流通格局中,上海和浙江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要深入调研地方在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中的经验做法,以及困难和建议,为中共中央决策提供参考。
中通快递总部
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的中通快递总部依然忙碌。自动化分拣线上,近40万件包裹自动扫描、分流,将在次日凌晨两点前全部装车发出。
拓展对外开放
通过国家赋能,拓展新一轮对外开放。顺应传统商务向现代商务发展趋势,强化内贸企业和外贸企业联盟作用,激发商贸流通领域企业活力。推动内贸企业发挥生产流通优势,开展产销衔接,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外经贸企业发挥渠道优势,延伸国内终端消费市场,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实现“双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
访企业、进园区、探商圈、察实情……调研组成员一路交流、一路思考,希望通过扎实深入调研,真正把商贸流通领域的经验摸透、问题找准、对策提实,形成可在全国推广的好做法、金点子。
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
流通是经济循环的“血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如何建设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民盟中央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近期,受中共中央委托,民盟中央就“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在上海、浙江开展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调研组由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常务副主席王光谦分别带队。
创新性做法
调研组表示,上海和浙江在加快城乡商品流通、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下一步要好各地的创新性做法,以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的高度统筹规划,推进流通体系软硬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