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狂飙突进到政策收紧,中国车商在俄罗斯冰火淬炼
今年开年,俄罗斯市场整体呈现出低迷的景象,与此同时,俄罗斯对进口车政策在收紧,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销量也出现大幅下降。

市场变化与政策收紧
春节过后,出口车商赵杨常常对着手机屏幕上的卢布汇率曲线出神,他想起三年前在霍尔果斯口岸卖车的景象。当时,俄罗斯市场对中国车的需求兴起,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市场严重缺车,赵杨的团队把握住了时机,组建了一家汽车出口公司。
然而,市场在变化,生意越来越难做,市场需求逐渐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风险很大。俄乌冲突后,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第一大出口国,中国汽车品牌2023年在俄罗斯市场份额占据了半壁江山,2024年份额进一步上涨至约60%。但今年开年,俄罗斯市场整体呈现出低迷的景象,与此同时,俄罗斯对进口车政策在收紧,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销量也出现大幅下降。
市场竞争格局与挑战
从整个汽车发展周期来看,国外品牌长期占据俄罗斯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并且纷纷在其境内建厂组装和销售。俄罗斯本国的汽车公司和产业链公司则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期,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也没有发展起来,汽车零部件内饰、电子元器件等多数产自中国,其他很多零部件配套则依赖其他国家进口。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俄乌冲突前,欧洲车企主导俄罗斯市场,德系、法系品牌合计占约30%份额,本土车企仅25%。韩系表现优于日系,美系不足10%。俄乌冲突后,受制裁影响,欧美车企大规模退出,本土车企通过接盘外资股份份额跃升至40%。中国品牌乘势崛起,2023年市占率突破50%,2024年部分月份达60%,三季度峰值67%。但近期出现回调,2025年1-2月降至56%。
中国车商的应对策略
在中国汽车品牌中,长城汽车是最早开拓俄罗斯市场的中国车企,2004年开始向俄罗斯市场出口哈弗品牌车型以及皮卡车型。长城汽车也是在俄罗斯市场中投资最大的汽车品牌,2019年在俄罗斯建立的图拉工厂正式竣工,其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的首个涵盖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的整车制造厂,规划年产15万辆。
除了长城外,奇瑞、吉利、长安等多家车企在俄罗斯均有所布局,并在当地开拓了渠道。其中,奇瑞在俄罗斯拥有奇瑞、欧萌达、捷途、杰酷、星途、凯翼等多个品牌。2024年,旗下奇瑞、杰酷、欧萌达和捷途均跻身俄罗斯品牌销量前十榜单。2024年,奇瑞集团在俄罗斯销量达32.5万辆,同比增长47%,独占该市场两成份额。
未来展望与挑战
目前,中国车企虽然在俄罗斯市场加大出口,但一些车企尚未公布建厂计划,比如奇瑞。不过,外媒有消息称除了把整车进口到俄罗斯,奇瑞也在进口半散装汽车至俄罗斯,并在三家俄罗斯工厂完成最终组装。此外,2025年,长城计划将图拉工厂年产能提升至20万辆,零部件本地化率达65%。
崔东树认为,目前中国车企在俄罗斯表现很强,但近期已经因为税收等因素受阻,未来的风险意识需要强化。中国车企在俄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具体而言,可分为宏观经济波动和产业政策不确定性两方面。俄罗斯的宏观经济波动直接影响到汽车市场的需求,也带来卢布汇率的波动风险。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