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全产业链出海,未来路在何方
中国车企全链出海:现状分析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指出,凭借完整、高效且具有成本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国制造的新能源车不仅在发达国家市场站稳脚跟,更在新兴市场抢跑,西欧、南欧、东南亚和拉美市场各有亮点,构筑了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化市场结构。

在专业人士眼中,出海还意味着产业链的深度全球化,意味着中国与世界产业链的深度相嵌。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周敏浩说,一方面,外资...
车企销量情况:新能源汽车推动出口增长
从车企销量情况来看,1—11月,奇瑞整车出口量达104.6万辆,市场份额19.6%,位居第一;上汽、长安分列第二和第三,整车出口量分别为84.1万辆、50.5万辆,市场份额分别为15.7%、9.4%。吉利、长城、比亚迪、特斯拉、北汽、江淮、东风依次排名第4—10名。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长安、北汽增速较快,同比均超过50%。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是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助推器。过去多年来,中国汽车年平均出口量始终徘徊在100万辆上下,出口目标市场多为非洲、南美等汽车欠发达地区,且出口产品单价较低。在发达国家市场,燃油动力总成、底盘调校、造型设计、质量把控等方面的短板,并未让中国汽车树立良好的口碑。
全产业链布局:中国车企走向全球
经过20多年的海外发展,中国车企实现了包括技术、品牌、资本全产业链布局的生态出海,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新范本。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车企...
在郑赟看来,车企本地建厂需要长期稳定的供应商体系。“随着主机厂出海规模的增加,将更大范围带动中国各领域零部件供应商从出口向本地化生产演进,中国或将涌现世界一流供应商。”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品牌价值重塑:提升品牌竞争力
在品牌价值重塑过程中,中国车企开始重视品牌体系建设,锐化品牌价值并期待长期收获。在单品牌与多品牌策略差异化的同时,追求体量与向上溢价的空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5万辆,同比增速5%。1—11月累计出口584万辆,出口增速23%。
全球研发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
罗兰贝格发布的《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报告2024》中提到,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品牌价值重塑、全球研发升级、本地产供深入、体系建设提速四个方面。
其中,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成为中国车企转向海外扩大销量及市场,带动产业链不断走出去的重要引擎。
未来展望:全球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新能源车带动全产业链出海,助力全球汽车产业升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我国汽车企业出口311.1万辆,同比增...
“全产业链出海,是实现长期主义的关键。同时,打造本土化制造中心、研发基地、合资建厂也是解决关税等贸易壁垒、满足当地用户个性化需求以及实现本土化供应的重要方式。”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谈道。
抓住新能源产业先发优势
“中国汽车品牌要利用好新能源产业链积累起来的先发优势,抓住上升的契机,推出更多更具性价比和本地化特色的产品,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崔东树表示。
全球化战略不断升级
经过20多年的海外发展,中国车企实现了包括技术、品牌、资本全产业链布局的生态出海,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新范本。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车企将在全球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