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货架,中国品牌出海新功课
线上货架:中国品牌出海的新起点
衍之的观察,其实体现了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决策路径的不同。在线上消费,搜索是起点,而搜索的内容要么是产品,要么是品牌,甚至某种功能,但是一般不会是某个“品类”。

事实上,在一些海外市场,很多当地的零售渠道都已经有了稳固的品牌组合,新来的品牌很难打进去。只有带有科技属性和文化附加值的新品牌,新产品,才有可能杀出一条路。
智能宠物用品:捕捉消费场景的新亮点
在波兰的这家家乐福,衍之注意到宠物货架的面积竟然已经超过了母婴,看来少子化的趋势并非东亚市场独有。而如果具体去看宠物货架的产品特性,衍之发现智能宠物用品是亮点,比如电动猫砂盆。
清洁电器新锐Laresar则演绎了一场价值百万美金的选品实验。速卖通小二提前6个月帮品牌预判了欧洲市场爆发节点,从3月大促就开始介入产品迭代,在双11期间通过爆款+平台补贴精准引流,叠加超级品牌日等核心营销资源,最终登顶家电品类单品榜首。
速卖通百亿补贴:助力中国品牌“好货 好价 好服务”
衍之强调,速卖通的百亿补贴,是一个“用户产品”。什么叫用户产品?今天速卖通这个频道要打造一个服务于全球主流消费群体的“好货 好价 好服务”的精选平台。
哪怕是上个月苹果刚刚发布的新MacBook Pro,国补直接给你便宜2000。库克看了都想来中国进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亿补贴看了,都得叫...
中国品牌出海:从单品到品类,实现品类红利
在过去中国品牌出海的时候,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制造商,很多人受益于中国商品的低成本红利,国外的同行也会头疼中国商品的“性价比”能力。但是在单品驱动的逻辑下,再强大的性价比商品也会很快碰到天花板。
但是在线下卖场,商品大多是以品类来分区陈列,而分区的背后逻辑,其实是消费者的消费场景。而且消费场景比品类本身还要复杂。
速卖通助力新品牌:安全度过“出海婴儿期”
有新品牌商家说,跟速卖通百亿补贴合作,相当于拥有了一支超强的“出海战队”:一支商品运营团队,实时捕捉全球商机;一支最懂海外消费者的用户运营团队,制定增长策略;一支市场营销团队,实现流量聚合;一支拥有大量资源的渠道推广团队,打通落地环节。
速卖通要做的,是给这些品牌创造更多的“东风”。
中国品牌出海的新功课:如何从线上货架回归线下生活圈
2024年,在百亿补贴的支持下,来自深圳的投影仪品牌Magcubic从无名厂牌一举冲进全球出货量Top10,在速卖通平台上实现单天单品销量2万台,单月狂揽近千万美金,让“中国屏”横扫欧美客厅。
科技属性:提升品牌价值,打破低价印象
当发现了消费场景带来的品类机会后,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品牌今天不仅仅要有性价比的优势,还要能跟上欧美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需求。核心关键词是“科技属性”。
中国的品牌今天有能力带给国外消费者,更多“高客单的,有科技含量的,有附加值的,有文化属性的品牌”,而不再是所谓“中国商品就等于低价”的印象。
速卖通发布2025年品牌出海十大机会类目
速卖通表示,2025年百亿补贴还将继续加码,目标是扶植1000个新品牌冲进百万美金俱乐部。此外,速卖通还发布了2025年品牌出海十大机会类目:智能机器人、储能电池、VR眼镜、IP玩具、滑板车等新奇特高质类目上榜。
从线上到线下,中国品牌出海的新路径
就像衍之举例说的,“更多的是单一商品驱动,双11卖几万台Switch,但是可能就没有然后了。因为真正一个电竞的游戏消费者,不管是PC还是手游还是电竞,他需要的也是一个整个的消费场景。”
这对于出海品牌有什么启发吗?事实上,在线下超市,每一个产品大类别,其实对应的是一类消费场景。而在线上电商平台,单品驱动更为明显。这一观察,也给速卖通带来了新的启发,该如何在2025年继续扶持中国品牌出海,扎根当地市场?理解当地的消费场景,成为一个重要的视角。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