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巨头大卖突然宣布歇业,行业未来之路将何去何从
头部企业如安克创新、赛维时代已通过品牌化与技术壁垒站稳脚跟,2024年安克营收突破240亿元,印证了品牌溢价的重要性。未来,卖家需聚焦产品创新与本土化改造,例如通过AI技术优化智能硬件功能,或结合文化故事打造差异化卖点。
头部企业如安克创新、赛维时代已通过品牌化与技术壁垒站稳脚跟,2024年安克营收突破240亿元,印证了品牌溢价的重要性。未来,卖家需聚焦产品创新与本土化改造,例如通过AI技术优化智能硬件功能,或结合文化故事打造差异化卖点。

3. 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
无论是行业头部大卖,或者是新起步的中小卖均受到波及,中国跨境电商蒙受的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今年5月以来,不少跨境电商企业接连出现亚马逊账号被封的情况,其中不乏头部大卖,以及腰部卖家,而暴风雨仍在持续中。
疫情的反复,也给压力山大的跨境电商行业又添上了一笔重担。深圳大卖蓝思科技则披露了关于受疫情影响的风险提示公告。
ST跨境,市值从最高时近400亿一度跌到不足30亿。6月2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于跨境通2020年年报提出系列问题,跨境通披露了回复了相关内容,也有预测过可能会被申请破产。再后来,环球易购就被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南山支行申请破产,巅峰市值在400亿的跨境电商巨头就这样倒下了,甚至来不及自救。
成为第一个在A股完成上市的跨境电商公司,一时间风头无两。作为铺货大卖的典型,跨境通早期的运营策略相当粗暴,大批大批上传产品,有数据就发,...
比如据说宁兴优贝拿了某个物流公司日本代理,去年跨境电商供应链巨头物产电商在上海布局快件清关场所。在今年跨境电商供应商普遍销售渠道受挫,面对电商更加严格合作要求。部分跨境电商供应商开始着手布局自己的消费者流量渠道。对于直面消费者渠道,大部分跨境电商供应商都看得很明白,靠大量资金去铺流量显然是不行之路。
二、行业洗牌下的生存法则
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正在深度渗透跨境电商,从智能选品到供应链管理,技术门槛的提升将加速行业分化。安克创新等企业已将其视为核心战略,中小卖家若无法借力技术革新,恐被进一步边缘化。
1. 人工智能重塑行业格局
中国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国际展览处苗华伟处长如是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内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8867亿元,同比增长28.6%。但百公里开外的深圳,跨境电商玩家却哀嚎连天,愁眉苦脸。一场亚马逊封号行动,波及超5万名卖家,百亿巨头破产陨落,行业损失逾千亿。
2. 政策与关税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政府近期重启对华加征关税计划,并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的关税豁免政策,虽暂缓执行,但行业共识认为政策收紧只是时间问题。关税成本上涨直接挤压利润空间,直发物流模式的卖家首当其冲,部分企业因无法承担亏损选择退单或停运。
3. 合规与供应链风险
大卖退场释放的市场空间,为具备创新能力的玩家提供了机遇。例如,POD模式凭借轻资产、低库存的优势,成为中小卖家差异化竞争的新方向。
4. 从“价格战”转向“品牌战
美国市场政策趋严,但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长迅猛。卖家可调整区域重心,结合当地需求开发产品,例如将家居品类转向东南亚,或利用文化元素开拓中东市场。
5. “一鲸落,万物生”的市场留白
Temu、SHEIN等新兴平台以“绝对低价”冲击市场,倒逼亚马逊、沃尔玛等老牌巨头调整策略。亚马逊推出低价商店“Amazon Haul”,并暗中通过流量分配施压卖家降价,导致商家陷入“二选一”困境。低价内卷下,缺乏技术壁垒的中小卖家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6. 合规化与多平台运营
美国海关近期严查清关合规问题,Temu数千吨货物因申报问题滞留港口,连带中小卖家物流受阻。此外,海外仓库存审查趋严,卖家需应对税务、法务的全面合规压力,传统铺货模式难以为继。
7. 转战其他电商平台
转战其他电商平台:印尼的电商平台,显然并不是只有Bukalapak,因此跨境电商卖家也可以选择转战其他平台。Ueeshop自建站近日,印尼电商平台Bukalapak发布公告,宣布全面停止实体产品的销售,转型专注于虚拟产品服务。选择独立站:在平台的规则不断变化、政策难以预料的今天,独立站成为越来越多跨境电商卖家的选择。
8. 风险分散与合规升级
政策风险倒逼合规升级。卖家需严格把控税务申报、知识产权等环节,避免因清关问题导致业务停滞。此外,分散风险需多平台布局,如同时入驻亚马逊、沃尔玛及本土化平台,减少对单一渠道的依赖。
三、未来趋势:技术驱动与生态重构
2. 低价竞争与平台博弈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