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外贸指北

万亿催收市场:灰色地带的监管

监管难题:谁来监管催收行业?

谁来监管?

万亿催收市场:灰色地带的监管
万亿催收市场:灰色地带的监管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与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韩家平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当前,催收行业亟须解决谁来监管和如何监管的问题。“这可能需要国家经贸委、商务部、公安部和银监会等部门共同研究确定。”

“现实是,没有一个协会愿意承接。”该筹备人士表示,包括银行业、保险业、投资业的行业协会,都回绝了催收行业的挂靠请求,“一听是催收,纷纷摆手,几乎是谈催收色变”。

催收行业的发展与困境

中国催收行业的诞生,最早始于信用卡坏账的大量出现。回溯催收行业兴起脉络,不难发现,其发展路径与中国信用卡市场走势亦步亦趋。国内日益庞大的消费信贷市场和不良资产规模,是催收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土壤。

外包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晖看来,目前整个国内的委外催收行业的公司规模、层次参差不齐。 时至今日,已拥有万亿级市场规模的催收行业,依然处于监管真空、法律空白、行业混乱的窘境中。

监管风暴与行业自律

10月22日,互联网金融平台“51信用卡”被曝因委托外包催收公司使用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而被警方调查。实际上,这场以“暴力催收”为目标的监管风暴,已持续8个月之久,且监管力度仍在加强。

自整顿风波以来,死掉的催收公司已有数百家。一位催收公司高管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被整顿清查的催收公司一般规模较小,以回收网络贷款为主业,涉嫌“暴力催收”行为。

行业规范与解决方案

判断一家催收公司是否正规,首要条件就是看其合作的甲方性质。“若一家催收公司的合作客户七成以上为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基本可以肯定其合规性。”一位资深催收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王贵国建议,“建立行业协会来承担起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职责,从行业整体利益出发,能够提供最符合行业发展及兼顾多方主体利益的解决方案。”

未来展望:行业自律与立法并行

在监管风暴与声讨浪潮中,已在国内隐秘发展十余年的催收行业开始浮出水面。时至今日,支撑催收行业发展的土壤仍然丰足。

“欠债还钱,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位高管直言,“通过合理的手段提醒和催促债务人尽快还清贷款,未尝不是银行、催收公司、债务人的共赢。”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3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