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商平台抢滩中国供应链,海外仓竞速谁将领先

全球电商竞争加剧,海外仓成为关键
海外仓租饱和度高并不是个例,发现国际物流总经理傅赛波表示,目前公司主要聚焦北美市场,仓库饱和度达95%左右。此外,一家聚焦欧洲市场海外仓业务的负责人亦透露,他们仓库目前的饱和度维持在80%~90%。
今年5月发布的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财务业绩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为2.511亿美元,同比增长96.5%。
其营收、利润必然受到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但是去年4月起的封号潮——数以千计中国卖家遭亚马逊封号致行业损失远超千亿,造成一大批中国卖家逃离亚马逊。这不得不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降低风险,一众买家开始纷纷转向布局独立站,或回流到京东、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国内巨头搭建的跨境电商平台上来。
海外仓成为跨境电商生态布局的关键环节
“风起于青萍之末”,为了应对可能的变化,海外仓成为了跨境电商链路中生态布局的重要环节。但眼下,海外仓很可能是一条高门槛的赛道,资本、资源、战略、模式……入局者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竞逐。
大健云仓相关负责人表示:“原来外贸工厂输出的是产能,单纯接受海外采购商的批量订单。而现在跨境工厂输出的是产品,让更多跨境卖家来分销产品。而在产品输出的维度之上,未来可能还将输出越来越多的跨境品牌,这也是国内供应链的一条升维路径。”
工厂需快速补货,保持库存数量
尽管当下全球跨境电商平台都在竞逐中国供应链,更深度地对接国内的产业带。但对国内的工厂而言,能力的边界同样存在。
大健云仓相关人士表示:“我们也希望更多入局跨境电商的工厂了解,工厂不断发货返单,保持一定的库存数量,是跨境电商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一旦断货,跨境卖家之前投入运营成本的产品链接就断了,这是卖家不愿意发生的事情。所以,工厂如果一旦有好的产品在海外大卖,一定要快速补货。补货的周期和资金链是正相关的。”
海外仓企业竞争激烈,价格战不断升级
同时,竞争也在加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家海外仓企业了解到,近年来,一方面有大量外贸出海企业转型布局海外仓赛道,另一方面当前海外仓价格战正悄然升温。
因此,海外仓是中国电商巨头布局的必选项。目前,京东在全球已布局约80个海外仓和保税仓,国际供应链服务范围覆盖近230个国家和地区。
亚马逊平台仍是重点布局渠道
就平台而言,亚马逊平台是国内不少跨境卖家的重点布局渠道之一。2018年,亚马逊开始发力FBA模式:与小包直邮不同,FBA指卖家先将货物发至亚马逊美国仓库,亚马逊负责销售、客服、仓储、配送、售后,卖家由此实现本土发货。
宁波一家海外仓企业展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们北美海外仓饱和度挺高的,目前有不少跨境电商企业提前将产品备货到海外仓。一方面是亚马逊今年物流政策有调整,不少卖家考虑将产品备货到第三方仓库;另一方面也担心美国大选后对800美金小额豁免关税政策调整,考虑提前备货。”
未来趋势:供应链前置与B2B平台
大健云仓B2B平台为供应商和跨境卖家提供交易撮合服务,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大健云仓与B2B平台相关的3P业务高速增长,平台GMV同比增53.3%,3P Seller GMV同比增65.4%。
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迎来高增长,全球经济震荡之下,海外消费者对来自中国的高性价比商品需求渐增,线上消费趋势不减。但前路仍有不少挑战,在当前多国目光聚焦于“小额免税”政策调整之际,对于国内跨境电商从业者而言,相关政策的“闸门”一旦关闭或者调整,小额包裹直邮的方式或面临更高的成本。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