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守夜人:夜空中最亮的星
守夜人的坚守
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很难看清容貌,也辨不出年纪,我们都是战疫人。

12月的深寒中,卢伟东与年轻队员一起昼夜坚守,在执勤卡点一站就是10余个小时。
疫情下的守夜人
海公安深夜值守现场。林炳潮供图 疫情下的“守夜人”:夜空中最亮的星等待太阳升起 中新网宁波12月15日电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凌晨的夜晚,温度在6摄氏度左右,夜已深,很多人在熟睡,但在宁波市镇海区的宁波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厂区门口,马振国依然值守在该公司卡点
“守夜人”们等待太阳升起,PCR实验室主要有三个区,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和核酸扩增区。常规情况,3人一班,其中2人在标本制备区,剩下1人负责试剂准备。
守夜人的付出
今年59岁的马振国是宁波市公安局镇海分局蛟川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从警已有34年时间,再过几个月他就可以退休了。
记者了解到,此处的值守卡口队伍是临时组建而成,由不同的派出所、大队民警组成,两组人员三班倒地执行任务,每班每次值守8个小时。
守夜人的温暖
12月15日3时,凛冽的寒风吹得党旗猎猎作响,往日热闹熙攘的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入口,被两道路障分隔开来,通往镇海的路口不见车辆和人影,只有几位站岗的民警站在不停闪灯的警车前。
但在卢伟东看来寒冷的夜并不难熬,尤其是热心的市民看到深夜值守的他们,送来了热乎的汤面,“深夜吃一口热汤面,驱散了身体的冷意,让这个夜充满了温暖。”
守夜人的力量
自本轮疫情发生后,镇海蛟川派出所36名民警、240名辅警便全员到岗到位,连夜赶赴一线进行封控工作。其中5位平均年龄超58岁的老民警也和其他人一样,驻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甚至有人摔了都不肯撤下来。
一场疫情,让宁波市镇海区按下了暂停键。而这寒冷的夜也催生了多种“硬核”取暖方式。宁波市公安局巡警支队防暴大队便衣侦查中队的中队长李金龙在凌晨打起了警体拳;北仑交警大队新碶中队的指导员邬勇波则是练起了太极拳。
守夜人的希望
12月7日2时起,该市启动I级应急响应,同时对镇海区临时实施封闭管理,全区域组织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在这场“战疫”中,在寒冬的深夜里,一个个“守夜人”无惧夜晚的低温和冷冽的寒风,他们的身影如同照明火花,温暖着冬夜。
从上一个天亮到下一个天亮,“守夜人”们等待太阳升起,等待疫情结束。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