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元镀金法国空壳公司,跨境电商神药骗局为何屡禁不止
“镀金”套路:空壳公司+虚假认证
记者调查发现,“格瑞索”的生产商注册于巴黎,但注册资本仅100欧元,实际运营地却指向中国河南。所谓的“FDA认证”证书图片模糊不清,实为捏造——美国FDA根本不监管普通膳食补充剂。类似的案例还有号称新西兰减肥药“FLALIU”,其背后公司与“格瑞索”法人竟是同一人。这些企业通过中介以7万元注册海外空壳公司,将普通糖果、压片食品包装成“进口神药”,再以跨境电商名义报关,绕开国内严格的保健品审核。

最近,一款名为“格瑞索GRISSO”的法国保健品在社交媒体上火了。博主们宣称其叶黄素片能“缓解视疲劳”,锯棕榈片可“防脱生发”,甚至“比医院开的药更有效”。然而,辽宁的许先生和广东的张女士购买后却发现,这些“神药”毫无效果。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所谓的“法国品牌”在法国根本查无此物。
记者以从事跨境电商业务、需要在境外注册公司为由向多家代理中介咨询,对方都表示只需要提供身份证、护照和地址证明,就可以花不到7万元人民币...
别让“镀金”套路透支信任
当“法国品牌”变成河南制造,当“神药”实为糖果,消费者损失的不仅是金钱,更是对跨境电商生态的信任。监管需升级技术手段,追溯虚假宣传源头;平台应加强资质审核,切断灰色链条;而消费者更要擦亮眼——真正的“疗效”从不在网红的话术里,而在科学验证中。
7万元注册法国空壳公司 起底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标榜为境外保健品的商品,要么在其宣称的原产国并无销售,要么只是普通的膳食补充剂或益生菌,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
灰色产业链为何难斩断?
这类骗局背后是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国内团队注册境外空壳公司→代工生产廉价食品→伪造“国际认证”→通过跨境电商和社交媒体引流销售。由于跨境电商监管存在漏洞,商品以“个人物品”清关,无需提交功效证明,即便消费者投诉也难以追溯责任。
精准收割:社交媒体“种草”+信息差陷阱
“法国博士团队研发”“专研配方”……商家用含糊的术语和高端场景拍摄的广告,精准击中对“海外品牌”盲目信任的消费者。尤其针对中老年群体,利用“清肺”“防癌”等健康焦虑,配合网红博主和AI数字人营造的“专业人设”,将普通食品吹嘘成“救命药”。
如何避免陷入跨境电商骗局?
1. 仔细核对商品信息,尤其是生产地和品牌认证;
2. 关注官方公告,了解跨境电商监管政策;
3.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通过非官方渠道购买;
4.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警惕虚假宣传和夸大效果。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