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店、缺货、退出中国,Kindle在华还能走多远
发酵数日后,1月4日,2022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里,多个相关话题开始登上微博热搜,热度最高时,“Kindle或退出中国市场”这一话题登上热搜第一。日前,...

而随着张文翊卸任亚马逊中国区总裁,用Kindle的流量挽救电商业务的期望自然彻底落空。亚马逊中国官网,将越来越成为一个海外购平台。而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物流不畅的当下,海外购业务的未来也陷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Kindle在中国市场的困境
对于Kindle的忠实用户来说,多少可以聊以自慰的是,在第三方渠道上,消费者依然可以买到包括国行在内的Kindle产品。事实上,由于Kindle在美国、日本等市场的售价一般都会比国行产品便宜不少,除了不能享受保修外,在使用上又几乎没有任何区别,通过各种第三方渠道购买美行、日行Kindle的用户比例一直不低。国行Kindle的销售,也难免受到这些渠道的挤压。亚马逊此番放弃硬件的自营渠道,恐怕也是一个顺水推舟的选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检索发现,亚马逊Kindle天猫官方旗舰店已于2021年10月底闭店,至今未恢复。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上,除了一款低端型号外,Kindle产品均显示无货。而亚马逊中国内部多个独立信源向记者透露,公司Kindle硬件团队已于2021年11月被裁撤。“中国也不再有Kindle电子设备的业务。”一名知情人士表示。
Kindle在中国的挑战
如今,Kindle在中国的两个核心——电子书阅读设备和电子书店,已经失去了一个。真正让中国上千万Kindle存量用户担心的问题是,电子书商店,会不会是下一个?亚马逊的电商业务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流量支撑。张文翊上任后,Kindle作为一个黏性较高的用户入口,能够为电商业务带来一定的流量,被寄予厚望。但事实证明,这并不足以让亚马逊中国的电商业务起死回生。
第三方平台和盗版的夹击,给Kindle电子书商店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正版书销售数量减少,平台就需要提高书的单价以保持收支平衡,而电子书的提价则会进一步赶走用户,这是一个杀伤力极大的恶性循环。有不少用户指出,Kindle电子书店的书籍卖得比其他平台贵,而且“越来越贵”了。
Kindle的未来展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手机游戏等争夺用户注意力的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用户拿来读书的时间和耐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即便用户有心读书,硬件上,还有手机、平板电脑等硬件,以及微信读书等软件可以选择。面对国产软硬件厂商花样百出的互联网运营打法,作为舶来品的Kindle在本土化上的改进也被认为是“乏善可陈”。当一台台Kindle在买回家后就成了“泡面盖子”,Kindle在中国市场的命运也就可以想象了。
如果Kindle电子书商店也要关张,那中国的Kindle用户们将真正面临“无书可读”的窘境。如何对这部分用户负责,如何延续已经搭建起的内容生态,成为亚马逊中国管理团队的一个重要考验。亚马逊中国在回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时强调,亚马逊提供的高品质客户服务和保修服务不会改变。而对于这个“客户服务”中是否包含Kindle电子书商店的问题,截至发稿时,亚马逊方面还未予以回应。
解决方案
面对挑战,Kindle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国内出版商合作,推出更多符合中国用户口味的电子书,提高用户粘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扩大销售渠道,降低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