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号沉船之谜,上海年鉴能否揭开
2016年,《上海年鉴》在北京的一次拍卖活动上“露面”,上海图书馆拍下收藏,并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合作研究,由方志办组织专家翻译。目前学界认为,它是上海历史上的第一本地方年鉴,也是已知中国内地第一本年鉴。

黑石号沉船: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
如今,这艘唐代沉船的文物在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永久展出,并将于2020年9月15日首次在上海博物馆巡展,这是今年中国与新加坡建交30周年的重大文化交流项目。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从“黑石号”遗物说到《上海年鉴1852》。他表示,中国的年鉴其实是大航海时代的舶来品。上海是开埠后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上海年鉴》作为北华捷报的出版物,以当时上海侨民为主要读者。报纸与年鉴上的航运消息,正是上海作为港口城市的写照。
黑石号沉船打捞文物初窥
从2002年开始,国内的扬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湖南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提出了购买意向,但黑石号打捞文物开价4000万美金,并提出宝藏必须整体购买,另外根据合约,探海公司拍卖宝藏所得必须与印尼政府分享,分配方案未达...
上海博物馆将于2020年4月从新加坡引进黑石号沉船文物展,揭开千年唐代沉船神秘面纱。
黑石号沉船出水长沙窑瓷器
据记载,《上海年鉴》有1852年到1863年十种,但今天已不能得其全。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虽保存有1854年、1860-1862年的《上海年鉴》,然而检索世界大公共图书馆网络资料,发现1852年版、1853年版《上海年鉴》俱未见收藏,仅见于2015年某次海外拍卖信息。
“黑石号”沉船是一艘往来于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商船,船上满载着中国唐代制造的各地风物。
上海年鉴论坛:探讨历史与文化
9月13日,为庆祝中国与新加坡建交30周年、推动中新两国文化交流,以“‘黑石号’:穿越”为主题的“2020上海年鉴论坛”在黄浦区南园星露阁举行。
黄显功认为,“黑石号”遗物与《上海年鉴1852》在上海相逢,是一个历史的机缘,是跨越千年的对话,让我们思考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需要有面向大海的襟怀,仰望星空的眼界,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