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闯关,关税风暴能否破浪前行
跨境电商面临关税挑战
森森在TEMU上做穿戴甲生意,美国市场的销售额能占到公司的70%—80%。此外,她也在亚马逊和SHEIN上有店铺。关税上涨后,她收到了平台的信息,要求商家自行承担税费。“我们的客单价很低,如果为了应对关税成本进行涨价,一方面上涨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我们就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越,影响到商品的排名。”森森说道。

短短半个月时间,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频繁变动影响,跨境电商和物流商们被迫卷入了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挑战之中。
关税政策波动影响
关税政策剧烈波动让不少商家望而却步,这让跨境物流公司左右为难。“当下我们也不敢收货,担心商家突然停止营业,那公司的货款就很难收回来。”罗杰称。
另一家广东的国际货代公司采取的做法是针对4月7日入仓的美国海运货物,根据关税政策调整进行加收,后续若美国临时补征或下调关税,将按比例进行补收或者退减。
跨境电商展现韧性
关税风暴中,中国跨境电商正展现出强大的韧劲。不过郑雪却对此表示,特朗普朝令夕改是常态,该取消政策能否正式实行,行业里仍流传着很多不确定...
除了价格上涨,罗杰表示,据他了解,目前多家合作的海运公司已宣布暂时停航或者空班美国方向的线路,部分航次也会出现晚开晚到的情况。
强化供应链韧性
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商家阿龙主要做欧洲市场,他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了为何不少商家会去美国做生意,“美国客单价的利润率可以达到50%,而欧洲地区在30%。相对而言,出口到美国地区更为赚钱”。
“短期来看,跨境电商的卖家可以通过变更物流线路、包装产品性质等途径减免关税,也可以同美国买家方面达成协议,分担关税压力。”王健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当下在收缩美国市场的同时,也可以积极探索欧洲、东南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多元化的跨境市场。
跨境电商突围策略
相比于单一依靠低价策略的中小跨境商家,北京商报记者走访时发现,更具有商品力和供应链资源的商家显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李建国经营着一家老牌的点心代工厂,商品出口至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为了提升点心的质检效率,李建国为工厂引入了AI智能视觉质检。
关税风暴中的机遇
在这场关税风暴中,跨境电商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行业。谁也没想到,一记关税重锤竟转化为了泼天流量,让中国跨境电商逆风飞翔!
近日,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数据,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394.68点,较上期微涨0.1%。其中,北美航线部分货物取消了出运计划,即期市场订舱明显减少,价格小幅调整。
跨境电商在关税风暴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机遇。通过强化供应链韧性、拓展多元化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等策略,跨境电商有望在关税风暴中破浪前行。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