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国际陆港铁海E通首批出口货物顺利通关
德州国际陆港铁海E通首批出口货物顺利通关
近日,德州国际陆港铁海E通首批出口货物顺利转关放行,该批货物为出口尼日利亚的520件热镀锌水箱,共3标箱,货值35.46万元。

通关过程及亮点
11月25日,德州国际陆港铁海E通首批出口货物顺利通关放行。在德州国际陆港“一站式”海关申报放行后,货物直抵黄岛港口装船出口尼日利亚。
德州海关副关长秦福运表示:“德州国际陆港铁海E通系统首票出口货物顺利通关,标志着德州没有国际贸易‘出海口’成为历史,出口货物可以在德州国际陆港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让企业切实享受海关改革红利。”
德州国际陆港在物流领域的创新举措
今年以来,德州海关将德州国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多次现场调研办公,指导完善监管作业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申建验收进度综合调度,实现场所验收审核“企业一次申报、当周验收通过、当月启动运营”。
在场所验收通过的基础上,德州国际陆港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强化口岸内地海关监管联动,以铁路多式联运为抓手,优化出口转关流程,上线运行“铁海E通”系统,实现港口、海关、铁路运输等数据联通共享,推行“陆海联动、海铁直运”内陆港监管模式,实现了跨关区物流数据交换和海关作业手续自动对碰核销。
与原有方式相比,新模式依托信息管理系统,打通数据传输通道、明显简化作业手续、切实提升运行效率。实施信任管理,直接认可企业出口集装箱的商业封志,省去了原来需要逐箱施加海关封志的作业环节;系统自动采集集装箱号、商业封志、申报信息等物流数据,并传输至港口,实现了物流数据共享共用,口岸海关原则上不再对货物进行查验,有效避免了甩船风险;以物流信息作为数据底账,由系统自动完成申报信息口岸核销,用数据传输代替了传统的口岸代理操作手续;依托各环节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支持物流参与方精确安排物流作业,实现铁路运输与海运口岸船舶作业的无缝对接,每个集装箱约为企业节省成本300-500元。
德州国际陆港铁海E通首批出口货物的顺利通关,标志着德州在物流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