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惨真的比用心创作更吸引流量吗?
揭秘卖惨与用心创作的流量差异
在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有些人为了获取关注,不惜采用“卖惨”这一手段。那么,卖惨真的比用心创作更吸引流量吗?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卖惨产业链:从困难户到“翻身上岸”
其实,卖惨早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寻找出镜的困难户,到根据困难户的情况编造更吸引人、更能引起网友同情心的故事,目的就是为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最终达到赚钱的目的。
卖惨现象背后的心理需求
可以看出来,这类视频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卖惨”来吸引网友同情。在获得流量关注后,再通过打赏、带货等方式“翻身上岸”,最后达到赚钱的目的。那么,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卖惨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定的心理需求。
用心创作:价值与影响力的双赢
短视频等形式,通过编造离奇的剧情,卖惨炒作骗取关注、吸引流量,实现带货、非法牟利的目的。然而,真正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人,往往是那些用心创作、传递正能量的人。
案例分析:东北雨姐与90岁奶奶高思佶
东北雨姐、小哥一个接一个占据热搜高位,讨论声都快盖过流量明星了。但有些人又被她乐观向上的性格吸引,认为她能在这么贫苦的条件里,依旧笑对生活。另一位90岁的奶奶高思佶,则把餐桌上的鱼骨、鱼刺玩出了新花样,配上鸡骨和蟹脚等元素创作了鱼骨画,成为杭州工艺圈的新标杆。
卖惨与用心创作的区别
他想着,如今卖惨最能博眼球、引流量,要是编造一个家暴的悲惨故事,肯定能吸引大批网友关注,为日后直播带货积攒人气。然而,这种做法只会让网红凉山孟阳等流量网红昙花一现,难以持久。
网络卖惨的弊端与法治亮剑
以上内容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现如今“黑牛应季水果”账号已被封禁,然而网络上仍存在网络卖惨骗局。靠平台加强管理,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账号被封了,当事人可以换个账号重新卖惨牟利。事实上,网络卖惨骗局不仅仅是失信,更涉嫌违法,对此必须依靠法治亮剑,提高其违法成本,让骗子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有效遏制网络卖惨,规范网络秩序。
如何打造有影响力的自媒体
推荐一个微头条创作者“勇敢的雪碧”。他每天卖惨,看着他的号从2000多粉丝涨到了快7000,我比他稍微晚一点写微头条,但是现在粉丝量连他的零头都没有。我了一下原因:
1.卖惨也能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条友看到有人居然过的这么惨,对比一下自己的境遇,心理上便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满足。
2.专注某一赛道。他专注卖惨赛道,尽管已经有江郎才尽的趋势,前后故事高度雷,被很多网友说“你这个电子榨菜不怎么下饭了”,但是他也没有换赛道。
3.心理素质好。很多人嘲讽他,他只是不痛不痒的回复一下,更多时候是装作看不见,我知道他几乎时时刻刻在关注着自己的阅读量、收益。
4.孝顺。他可以无数次跟他年迈的妈妈要钱,而我写的是这个月工资发了4000,从牙缝里抠出300给我妈。子孝母慈的微头条哪有跟年迈生病的母亲要钱有话题啊。
5.人狠。假设他的故事是真的,他一个本科毕业生没饭吃可以捡垃圾,摸的一手好shi。而我没有复读过,没有当过临时工,没有租房住过,从来都是正式工,住完单位宿舍住自己的房子。没有机会像他那样脱掉长衫做个狠人,流浪街头。
自愧不如,甘拜下风。哦,他又改名字了,是“叫俺犀利哥”,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未来展望: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