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公募频获股东增资输血,是短期救急还是长期谋远
中小公募基金增资现状
另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2024年则有安联基金、路博迈基金、新华基金、益民基金、华西基金、新沃基金、兴合基金等逾10家基金公司获得股东“输血”。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基金公司普遍属于中小型基金公司,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的基金资产总规模多数低于200亿元,甚至有华西基金、益民基金、弘毅远方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的规模不足10亿元。

增资背后的原因分析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负责人孙恩祥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中小基金公司通过增资来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当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增资可以缓解财务压力,增强其资本实力,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并支持基金公司业务拓展,吸引更多中小投资者,扩大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增资有助于基金公司优化治理结构,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增资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沪上某公募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行业竞争激烈,叠加市场影响,中小公募资本金告急,增资“输血”是必然的。经济观察报注意到,今年以来,除了弘毅远方基金以外,还有苏新基金、湘财基金、红土创新基金也获得了股东增资。
上述沪上公募人士则认为,中小基金公司依靠股东方持续“输血”仅是短期应对之策,虽能缓解盈利压力和市场竞争,但长期依赖可能影响公司治理和战略方向。他认为,基金公司应注重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质量,以扎实的投资业绩和稳健的规模增长来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
中小公募基金增资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伴随着公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中小基金公司普遍面临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的问题。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整体规模为32.41万亿元,其中,规模前十大基金管理人规模合计12.96万亿元,约占全市场规模达40%。
分析认为,依靠股东持续“输血”不能解决长期发展问题,根本出路还是要练好内功形成顺畅的“自我造血能力”。券商中国记者发现,出现增资的公募大多为中小基金公司,个别基金公司长期业务发展低迷,成立以来频繁依靠股东增资。不难发现,近来增加注册资本金的多为中小公募,甚至有相当部分是规模不足100亿元的小微型公募基金公司。
增资的可持续性探讨
纯靠股东增资既不现实,也不可持续,从股东角度讲,基金公司自身如果有‘造血’能力就没必要‘输血’,因为股东资金投进去后基本要锁定一段时间...
记者陈姗今年以来,多家中小公募基金公司获股东增资输血。上述沪上公募人士则认为,中小基金公司依靠股东方持续输血仅是短期应对之策,虽能缓解盈利压力和市场竞争,但长期依赖可能影响公司治理和战略方向。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