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库倒下,奢侈品电商的辉煌时代是否已落幕
寺库的困境:从辉煌到黯淡
显然,比起寺库的粉饰太平,现实要残酷得多。如今,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寺库要退市的结局已经板上钉钉。不管外界是否认同其一切正常的说辞,有好事者倒是关注到其股价已经跌至谷底。海量投诉、客户流失、业绩亏损、资金链紧张,从风头无两到狼狈收场,寺库的遭遇似乎也印证着奢侈品电商行业的困境。

奢侈品电商的运营难题
网经社电子商务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认为,寺库自身业绩与股价双双低迷,同时又因资金问题而负面缠身,这种内外交困的处境对任何一家电商平台而言无疑都是严重的危机。
虽然眼下也能看到,识季、胖虎、第五大道奢侈品、爆爆奢、值耀、妃鱼等奢侈品电商平台还在正常营业。但商务部研究院电商所副研究员洪勇指出,垂直电商运营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垂直电商引流能力较弱,流量成本越来越贵,相较于全品类电商吸引和留存消费者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垂直电商运营能力不足,大部分垂直电商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品牌打造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对短视频、直播等新模式的接受能力较弱。
奢侈品电商的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第五大道全球优选CEO孙亚菲曾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坦言,“奢侈品并非刚需,复购率极低,但又要源源不断引入流量,所以最好的归宿就是被类似于天猫、京东这样的巨头收购,引入流量,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相关财报数据也能更直白地展示出这个平台到底怎么了:2017-2021年,寺库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7.40亿元、53.88亿元、68.46亿、60.20亿元及31.32亿元,营收下滑明显。而在2020年,寺库开始由盈转亏,当年寺库净亏损0.72亿元,净利同比下降146.35%;到了2021年下半年,寺库营收31.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98%;净亏损5.658亿元,同比扩大618%。
寺库的破产传闻:行业反思
“这次如果寺库倒闭了,意味着奢侈品电商全军覆没。”要客研究院院长、奢侈品行业专家周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那些在海外一度发展得顺风顺水的平台,到了国内市场一样遇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就好像在2018年被历峰集团收购、私有化退市之后,曾经的奢侈品电商平台YNAP成为历峰集团互联网业务的一部分,电商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在2019年就下降至15%左右。
奢侈品电商的伪命题?
这些年,关于奢侈品电商到底是不是伪命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寺库们”的实际表现其实也在不断给予外界肯定的答案。不只是细分赛道天花板低对行业发展的天然限制,奢侈品电商本身或许就是一条“死路”,相当于从业者们同时踩了两颗“雷”。
因为奢侈品电商归属于细分赛道,曾经风光一时的聚美优品、乐蜂网、蘑菇街、蜜芽等均在此列,但它们或关停、或转型、或退市的结局,加上硕果仅存的当当网和唯品会如今体量大幅缩水、难以吸引消费者,都预示着这条路并不好走。
奢侈品电商的困境:真伪难辨
曾有业内人士爆料,奢侈品电商最早是从各种批发渠道,甚至是平行市场调货,然后拿到网上售卖。严格来说,平台扮演的是渠道商、中间商的角色,货品并不是由品牌方直接发给消费者,“这就给产品的真伪、质量和售后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奢侈品电商的挑战:假货泛滥
据要客数据显示,除了奢侈品牌官方渠道外的其他渠道,假货率高达80%以上:非直营专卖店平均假货率在20%-30%,集成店假货率超过60%,奢侈品代购假货率高达80%以上,微商假货率更是超过95%。目前在中国市场,假货可见度已然超过真货可见度,超高的假货渗透率使得奢侈品假货的数量已经是真货数量的6倍之多。
奢侈品电商的未来:实体店的优势
尽管国内很多销售奢侈品的电商平台都表示会与专业机构合作,并在销售页面出示鉴定证书,但产品真假的最终鉴定权始终把握在品牌手中,而消费者去“专柜验货”这条路又走不通。一旦平台鉴定结果与其他机构鉴定结果存在出入,只会让平台陷入信任危机。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