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外贸指北

公安部揭秘:十大骗局

一、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王某接到一名自称银保监会处理高息贷款的工作人员电话,对方称王某有贷款逾期造成的不良记录,将影响个人征信。经过一番交流,王某相信了对方的身份,并按指引先后3次向所谓的“中国银保监会认证对接账户”的3个不同账号转账,共计25万元,其中23万元为王某从3个金融平台借贷的款项。

公安部揭秘:十大骗局
公安部揭秘:十大骗局

二、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沈某在玩游戏时看到游戏聊天框内有一条“进群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的消息,申请进群后,一位网名“派送员”的人告诉沈某扫描群内二维码便可领取大量游戏福利。沈某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并填写了相关信息后,网页忽然显示微信将被冻结,沈某便联系“派送员”,对方称系沈某操作不当,并向其推送一个网名为“处理员”的人。

三、虚假征信类诈骗

近年来,公安部聚焦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全面加强“四专两合力”建设,组织全国公安机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深入推进打防管控各项工作,有效遏制了案件快速上升势头,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的三分之一左右。

四、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谢女士在网络上结识了一名“外国大兵”,对方自称是派驻某国的军医,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希望以后可以到中国定居。谢女士在与这名“大兵”聊天过程中逐渐被对方优雅的谈吐和日常的关心感动,在没见过面的情况下与对方确定了恋爱关系。“大兵”称要将自己的全部财产转移到中国,以便与谢女士共同生活,但因为遇到海关拦截,需要谢女士帮忙缴纳一笔费用才能通过。谢女士遂向其提供的账户转账5万元,后又因需缴纳“解冻费”“手续费”等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多次转账40余万元,直至被对方拉黑,谢女士才发现被骗。

五、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杨某接到一个自称上海市公安局警察的电话,称杨某名下一个银行账户涉嫌非法洗钱,让其到上海市公安局处理。杨某称去不了,对方让其添加QQ好友并发来一个显示杨某照片的文件,里面有涉嫌洗钱要被判刑等内容,杨某心生恐惧。随后,对方以涉及警务秘密为由要求杨某到无人的房间配合调查,并称杨某要想解除嫌疑就需把卡里的所有钱款转到“安全账户”,待案件查清后将返还钱款,杨某遂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5万元。

六、刷单返利类诈骗

樊某接到自称某金融平台客服的来电,询问是否有贷款需求。因樊某正好需要资金周转,便添加了对方企业微信好友,并下载某款“贷款”App。樊某在该App上申请贷款后,对方以交会员费、解冻金、证明还款能力等为由要求其转账。樊某向对方转账13.7万元后,对方仍称贷款条件不满足不能放贷,随后便失去联系。樊某发现下载的App已无法登录,才发现被骗。

七、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网络刷单返利类诈骗已逐步演化成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主要诈骗类型,成为虚假投资理财、贷款等其他复合型诈骗以及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等其他违法犯罪的主要引流方式,被骗百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

八、婚恋、交友类诈骗

为了促销销量,提升品牌可信度,会好处品牌是国际大品牌,如德国、美国等国际品牌,技术先进,历史悠久,甚至号称是 央视推荐的十大品牌 .然而,...

九、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银行、银保监会工作人员或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与受害人建立联系,谎称受害人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账号未及时注销,需要注销相关账号;或谎称受害人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

十、虚假征信类诈骗

邵某在微信群内看到“免费送礼品、点赞评论返佣金”的信息及二维码,扫码联系上客服并按要求下载了一款App,随后在App内“接待员”指导下做刷单任务。完成5单小额任务后收到了对应的佣金,并可全部提现到银行卡中。邵某遂开始认购金额更大的组合任务单,投入总本金11万元。但按要求完成任务后却发现已无法提现,App“接待员”称因邵某操作失误造成“卡单”,要再做一次复合任务才能提现,邵某此时才发现被骗。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3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