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来了!用人单位可查员工犯罪记录
新规解读:用人单位如何查询员工犯罪记录
《规定》指出,如果企业入职资料有犯罪记录的填写,员工填写了虚假的无犯罪记录,用人单位是可以按照违反诚信、入职欺诈等解除劳动合同的,但入职时并没有要求填写,解除劳动合同就会有一定的法律风险。

用人单位查询员工犯罪记录的权限
依据《规定》,今后,用人单位可以查询的员工犯罪记录,但仅限于拟查询人员将从事从业禁止规定的岗位。
日前,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机关办理犯罪记录查询工作规定》,并于2021年12月31日起施行。
查询范围与程序
《规定》明确,单位申请查询时,由住所地公安派出所受理,查询对象为外国人的,由单位住所地县级以上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单位申请查询时,应当提交单位介绍信、经办人有效身份证明、加盖单位公章的查询申请表,以及查询对象系单位在职人员或者拟招录人员的有关材料。查询申请表应当列明申请查询依据的具体法律条款。
员工是否有义务主动告知犯罪记录
《规定》进一步明确,对于个人查询,申请人有犯罪记录,但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受理单位应当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对于单位查询,被查询对象有犯罪记录,但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受理单位应当出具《查询告知函》,并载明查询对象无犯罪记录。
从业禁止规定的岗位
那么,上述从业禁止规定的岗位都有哪些呢?包括但不限于:公务员、律师、新闻记者、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学校教职工、医师、会计、押运人员、测绘师、证券业从业人员、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娱乐场所内从业者、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拍卖师、保险代理人、直销员、保安。
犯罪前科的劳动者应聘策略
有犯罪前科的劳动者在应聘时该如何既不违反诚信原则又能合法保护个人隐私? 今后,这一问题有了法律规范。2021年12月31日起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办理犯罪记录查询工作规定》施行。
用人单位查询员工犯罪记录的法律风险
《规定》指出,如果企业入职资料有犯罪记录的填写,员工填写了虚假的无犯罪记录,用人单位是可以按照违反诚信、入职欺诈等解除劳动合同的,但入职时并没有要求填写,解除劳动合同就会有一定的法律风险。
依据《规定》,今后,用人单位可以查询员工的犯罪记录,但仅限于拟查询人员将从事从业禁止规定的岗位。这一新规的实施,既保障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保护了员工的个人隐私。用人单位在查询员工犯罪记录时,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