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外贸指北

北京归国留学人员就业现状:六成从事新兴产业

据《蓝皮书》估算,截至2024年,北京归国留学人员数量为122.85万人。从调研数据看,北京归国留学人员在海外所获学位以硕士及博士为主,硕士、博士及副博士共占76%。北京归国留学人员60%以上留学美国和英国,科学技术、经济和教育是其从业的主要行业领域。

北京归国留学人员就业现状:六成从事新兴产业
北京归国留学人员就业现状:六成从事新兴产业

归国留学人员成为新兴产业生力军

国际人才港 将落户南中轴地区。本届论坛以“同学同心同力·做新质生产力生力军”为主题,来自政府、学界和企业的多位嘉宾集中探讨了留学人员归国...

另外,2024年,北京115家独角兽企业中,共有37家企业的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有留学经历,占比32.2%,创新创业领域集中在人工智能、智能装备、集成电路等硬科技领域。

海归潮:人才回流潮中的佼佼者

有媒体将当前的海归潮评价为“一个民族史上罕见的人才回流潮”。回国求职海归数量暴增七成,达80万;近四成海归年薪不足10万;三成海归认为首份工作未达预期;过半海归认为疫情严重影响求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海归最难求职年已经到来

归国留学人员就业现状分析

梧桐果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活跃求职的归国海外留学生较2019年同期增加了58.19%。据UniCareer近日发布的《2020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回国求职海归数量暴增七成,达80万;近四成海归年薪不足10万;三成海归认为首份工作未达预期;过半海归认为疫情严重影响求职。

归国留学人员成为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归国留学人员已经成为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3月30日上午,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发布,系统呈现北京地区海归人才流动趋势和创新效能图谱。

归国留学人员就业优势与挑战并存

这些学生回来以后,他们最先选择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广州,原因主要是这些城市具有综合性的就业优势;然后是选择一些二线城市,包括杭州、南京等。从海归们的收入来看,随着这些年留学归国人员越来越多,他们和本地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归国留学人员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大批归国留学人员成为北京相关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成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引领北京乃至中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据全球化智库统计分析,截至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在北京工作的有403位,其中具有留学经历的有302位,占比达75%。在北京工作的中国工程院现任院士有448人,其中有留学经历的院士有211人,占比47%。

归国留学人员在新兴产业中的活跃度分析

《蓝皮书》显示,从调研情况看,北京归国留学人员中,78%目前为在北京就业状态,14.2%为在北京创新创业状态,2.6%出于新就业形态。目前处于就业状态的北京归国留学人员中,有60%属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互联网平台、未来信息、未来制造等新质生产力或新兴产业领域;处于创新创业状态的北京归国留学人员中,80%以上属于新质生产力或新兴产业领域,其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归国留学人员就业前景展望

平均月薪也只有7k上下,远低于心理预期。并且,这种落差几乎存在于各个行业中。近两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算太好,特别是单位就业形势,明显不太乐观。投递简历多样化,据分析,本届高校毕业生一般自2020年秋招便开始集中投递简历,求职高峰出现在2021年1-4月,有58%的毕业生会选择招聘网站投递简历。

归国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留学人员的需求并不是非常强烈,留学背景并非必须项,而为加分项。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3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