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外贸指北

成都高新区赋能,甘孜州德格县振兴新动力

资源链接,拓宽增收渠道

多元的旅游场景也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据统计,园区可吸纳300名以上的当地人就业,还可让全县102个村实现村集体年分红达到5万元以上。目前,5个主题文化酒店已吸引当地40—60人就近就业增收。

成都高新区赋能,甘孜州德格县振兴新动力
成都高新区赋能,甘孜州德格县振兴新动力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积极进行资源链接,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扶贫车间+电商公司”的“4+”模式,畅通麦宿片区民族手工艺销售渠道。如援助培育德格本土电商公司藏艺通并大力支持其线上业务发展;依托马尼干戈运输集散中心及格萨尔机场的通航有利条件,搭建自身的电子商务平台;在“康巴文都”设置麦宿手造体验旗舰店,展示销售产品之余,游客还可做一次“匠人”,亲身参与其中体验。

牧旅融合发展,村企共赢走出“致富路”

2020年9月16日,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陈朝锦老师作为高新区教育系统第六批支教工作队的一员随队来到德格,通过教育帮扶,帮助德格县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成都高新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张力帆说,德格是康巴文化中心、格萨尔王故里、南派藏医药发祥地、中国藏族传统手工艺之乡,成都高新区将聚焦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助力文化产业创新升级,为德格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盘活优质自然资源

2017年,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成都高新区与德格县经过多次调研协商,决定将独木岭村纳入全县乡村振兴...

2年来,工作队以规划定计划,结合《成都高新区对口帮扶甘孜州德格县规划》,聚焦实施改善城乡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

传承与创新,助力文化产业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开展非遗研培计划,对传统工艺集聚地持续进行关注和帮扶,推进‘家门口结对+’‘园区培训+’‘兴趣课堂+’手工艺发展模式,不断培育当地民族手工艺人才,让传统工艺赖以生存的土壤更加坚实,从而稳定可持续地助力文化富民、乡村振兴,让民族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邹树说。

距离德格县城100余公里的麦宿镇,享有“民族民间手工艺之乡”的美称,当地的铜铸、木雕、黑陶等手工技艺流传已久,相关手工艺品受到众多游客的追捧。然而,由于发展模式单一等因素制约,麦宿镇的手工艺人在很长时间里面临产业发展滞后、技艺后继无人的窘况。

项目赋能,推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这是今年成都高新区对口帮扶德格县的重点项目,如同一股强大助力,推动德格乡村振兴加速跑。这是成都高新区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探索对口帮扶深度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的缩影。为做好新一轮规划,工作队邀请省内专家深度参与,先后下乡进村调研30多次,实地查看20多个项目,召开现场办公会及村民交流会10余次,开展集中学习研讨16次……

“早起跟随牧民一起放羊,回来做酸奶、奶渣,甚至可以在帐篷里生火做饭。”本珠是众多受益者中的一员。作为土生土长的德格县温托乡人,本珠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陆续辗转成都、广州、深圳等地。

发展特色文旅,助力乡村振兴

张力帆表示,成都高新区将继续以麦宿片区为重点,大力支持德格推进民族手工艺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并与沿国道317线乡村旅游美丽藏寨群落、德格最美湖泊群、印经院博物馆、康巴文化中心博览园、独木岭牧俗风情体验园以及雀儿山“探险”、格萨尔遗迹探秘等项目一起,全面带动县域及周边旅游产业链,促进德格县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如今麦宿片区有2000余名手工艺人,基本实现村村有工坊、家家有艺人,每年带来收入共计1000余万元。

成都高新区通过资源链接、项目赋能等方式,助力甘孜州德格县乡村振兴,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3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