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外贸指北

青山绿水金饭碗,秦巴妹子日子咋样

青山绿水金饭碗,秦巴妹子日子咋样
青山绿水金饭碗,秦巴妹子日子咋样

秦巴妹子与绿水青山的故事

5月10日中午时分,采访团离开牛背梁景区来到了“春花的院子”。这里背倚青山,提供就餐、民宿和客房服务,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最多可接待300多人。1966年出生的李春花是青海西宁人,18岁嫁到朱家湾村后,跟随婆婆学得一手好厨艺,如今她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柞水十三花”地方菜系传承人。

绿水青山,金饭碗

“农场小,故事可不少。女主角是我,旁边的是我丈夫,他不善言辞默默干些苦活累活,我来发言。真正的主角实则是我身后圈舍里的牛。”11日中午,采访团来到了岚皋县景田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景田幽默介绍道。

桑周的一句玩笑话也道出了一个实情,守住绿水青山就是端上了金饭碗。94年出生的桑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爸爸,一家人靠着脚下的绿水青山,日子...

养牛达人陈景田的智慧

陈景田是岚皋县蔺河镇有名的养牛达人。养牛近10年,她能摸牛耳、听牛拉粪声判断牛是否患病。“一手握住牛的耳朵,能感受到3个温度。耳根部分温度最高、耳中温度略低、耳尖温度凉。如果3个点温度是一样的,这头牛可能就发烧了。”陈景田现场向记者演示,摸了牛耳后她肯定“这头牛健康得很。”

从打工到创业,陈景田的蜕变

19岁时,陈景田离开家乡在外打工,学过理发、洗过碗、端过盘子,之后又回到岚皋县城卖床上用品,网购兴起产品不好卖,2014年陈景田和丈夫一合计干脆拿着做生意攒下的几十万回村养牛。2014年初,圈舍里只有12头牛。2016年,镇政府两名工作人员和县妇联主席为陈景田做担保,获得政府创业贷款60万元,注册成立“岚皋县景田养殖有限公司”。循环的养殖模式,从最初的十几头到如今的上百头,陈景田的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销售旺季时有一天卖出5头牛的好成绩,2022年卖出100头牛,毛利300多万元。

木耳产业,助力脱贫致富

在金米村生活了几十年的陈长芝说:“以前也种过木耳,产量很低,再加上没有通往山外的路,也卖不出去。”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柞水县因地制宜,向青山绿水要效益,把木耳作为富民主导主业,重点建设“一区一带一村”木耳栽培示范基地。金米村作为木耳专业示范村建设赫然在列。

“春花的院子”,民宿产业的领军人物

“春花的院子”位于商洛市柞水县朱家湾村,距离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很近。女主人李春花是柞水县巾帼创业先锋联谊会会长、全县农家乐和民宿产业的领军人物。她说,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打通后机遇特别好,从西安出发走高速1个多小时就能到村里。得益于此,朱家湾的民宿产业发展得“红火”起来。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致富路上,精神物质两手抓。2018年桃园村实行了村规民约以改善民风。“原来村里过红白事,行礼200、300元不等。实行村规民约后开启新民风,行礼基本在100元。”周益琳说。

李春花也为柞水的文明推广做出积极贡献,几十年来精心研究的本土“柞水十三花”宴席,于201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文化厅评为“柞水十三花”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合作社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几年来,合作社带动邻近5个村80余户共120余人务工就业,其中大部分是脱贫劳动力、留守妇女,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年收益50余万元以上,农户稳定分红1.8万元。

秦丰村木耳基地,助力农民增收

秦丰村木耳基地具体位于柞水县营盘镇秦丰村二组,占地面积41亩,总投资363万元,建成钢架结构木耳大棚61个,可进行木耳产品包装设计与自动分拣包装,每年可发展吊袋木耳71万袋,生产木耳干品7.1万斤,实现总产值213万元。

未来展望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34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