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之光被外资收购,创始人套现百亿
国货之光,外资收购背后的真相
在众泰汽车2019年财报显示,公司经营收入仅仅只有29亿元左右,相比之前下降70%,公司利润降至负数,年度利润已经亏损达到110多亿元,昔日的“国货之光”面临倒闭危险,目前只不过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不过,国货品牌被外资收购,一直都不被看好,因为失败的例子太多了。于是2011年创始人陈清水、陈清渊兄弟将其出售给雀巢,先是以15亿元的价格出售,...
品牌演变,徐福记的兴衰之路
而且印象中,徐福记的品类还是老几样,几乎没有什么增加和减少。
比如我们一直以为是国货老牌子的中华牙膏,虽然叫这个名字,但它早在1994通过收购上海牙膏厂而获得经营权,核心技术和利润也是由外资掌控。
但经过十多年的变迁,徐福记还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有网友买了徐福记的巧克力,将近四十块一斤。
市场启示,如何应对外资收购
按理来说占据了先机,打出了名号,只要正常经营就不会如此惨淡,就算后来华为小米的崛起带来冲击,也能偏安一隅。但是如今,欠款200多亿,老板逃往美国,曾经的“国货之光”为何一地鸡毛? 这就要问问创始人刘立荣了,刘立荣从小就爱折腾,在经历了多次跳槽之后,来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小霸王,一路高升...
尤其是那个福字,很醒目,加上包装鲜艳,让很多人觉得非常喜庆。
但很多人说,徐福记卖掉才是明智之选。
其实,早在2011年,雀巢就曾购买下徐福记百分之60的股份,似乎徐福记早就成了雀巢的囊中之物。
特别是在现在,处于对身体健康的考虑,一些人开始严格控糖。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徐福记糖果的身影就很少在出现过。
曾几何时,徐福记的巧克力、凤梨酥等产品卖的十分火爆。
不仅倒卖股权,甚至还彻底易主,成功套现后,创始人更是潇洒离场。
而是一个10年之内基本没涨过价,36年内没收到过一次处罚,在业内以“老实巴交”闻名,在消费市场上以“超级便宜小透明”著称的国货老品牌……...
然而,有巅峰就必然有低谷,从那之后,徐福记就开始一直走下坡路。
在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让这个昔日的糖果大王最终跌落神坛。
徐福记一成不变的传统口味,在这些新奇的口味中逐渐被抛弃。
中国并不是产零食原料的大国,好的原料都得靠采购国外的。
当时创世人仍保留百分之40的股权参与经营,但没想到14年后,竟然 被收购剩下的股权,这也意味着,徐福记彻底不姓徐了。
虽然没有公开剩余股权的收购价,但经业内人士估算。
还有就是性价比,很多买过徐福记糖果的人都知道。
还有哈尔滨啤酒,早在2004年被美国一酿酒公司以百分之99.66的股权收购,收购后,并将哈啤公司私有化。
真是没想到,30多年的国产品牌,被竞争对手消灭了。
徐福记确实有了点起色,但企业合作讲究的就是利益。
毕竟本土的老百姓才是这个国家和企业的主人翁。
好在还有曾经的高光时刻,这让徐福记在品牌合作中多了一份说服力。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徐氏兄弟在东莞创立徐福记,凭借着“新年糖”的精准定位,用散装专柜和喜庆包装迅速拿下了春节市场,尤其是它的酥心糖,更是更一些人深爱至今。
除了一些市场竞争者的因素外,最重要也是最致命的就是口味。
要知道,美国好时当初收购时,可是花了30亿,结果以低价出售,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不过,经过第二次卖身的金丝猴奶糖, 成为国货品牌,也还是有着...
“卖身”两次,从经典国货变成外国品牌,又从外国品牌变成经典国货。 金丝猴奶糖的前身是电器厂。1979年,赵启三接管了电器厂,成为了厂长。当时,这家乡办的电器厂已经濒临倒闭,整个工厂仅有37名员工,但总债务已达到112万。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赵启三决定转型。 而那一年,河南还没有被纳入市场经济
看到它如此惨淡,很多人多不敢相信,这是曾经的“国货之光”。.这就要问问创始人刘立荣了,刘立荣从小就爱折腾,在经历了多次跳槽之后,来到了当...
而且和商人谈国家情怀,更不现实。
3月3日,标志着中国糖果市场的一个时代彻底谢幕。
剩余股权出售的价格差不多在11.3亿美元,而之前百分之60的股权,是以17亿美元收购,前后两次,累计套现超28亿美元后潇洒离场。
早在2011年,徐福记在中国糖果市场已经遥遥领先,在国内有四家大型工厂,整体估值为28.7亿美金。
这样的定价,按理说应该有更好的品质和体验。
3.来自要约方的建议 为什么要退市?最直接的还是要看百丽官方的说法,他们认为百丽前期的转型效果不明显,只有私有化后才能更好地完成转型,转型迫在眉睫,不愿再受股票和上市的约束。以下为官方说明:
关于百丽退市这件大事,吃瓜群众们有表示惋惜,有表示支持,也有表示嘲讽的,以下评论摘自新浪微博网友: 江湖已不再
其实,许许多多的品牌早就已被外资收购,很多人还都一直以为是国货品牌。
如今,徐家兄弟将剩下的40%股权卖给雀巢,创业33年,徐氏兄弟成功套现百亿资金,彻底与徐福记告别。.近日,全球食品巨头雀巢在其官网正式宣布,已与...
但这也让徐福记失去了过半股权的掌控。
曾经承载无数国人甜蜜记忆的“新年糖之王”徐福记。
而收购徐福记的这家外企,是曾经和徐福记并肩作战的竞争对手。
这样的消息,让曾经很多喜欢吃徐福记的人破防了。
9专区新品热卖人气好物居家生活服饰鞋包母婴亲子美食酒水一....其实,许许多多的品牌早就已被外资收购,很多人还都一直以为是国货品牌。.比如我...
其他的产品,味道和口感一言难尽,还在延续着糖就要甜的原则。
如今,徐福记更是全盘托出,将经营了三十余年的品牌转手卖给了外企。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让本土的老百姓为外资打工。
尤其是春节期间,商场里最显眼的地方,总会有徐福记糖果的一席之地。
爆卖了两万单,相当于厂家全月的总销量! 继鸿星尔克之后,直播带货圈这是又见了一次“野性消费”。 这次出圈的主角,可不是那个“砸锅式捐赠”的鸿星尔克。 而是一个10年之内基本没涨过价,36年内没收到过一次处罚,在业内以“老实巴交”闻名,在消费市场上以“超级便宜小透明”著称的国货老品牌…
一个品类一成不变,卖五年十年,不做任何调整和创新,可以说是自寻死路。
可是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是将外资企业更好控制本土企业。
何况在购买的时候也不会关注他是不是国产品牌。
徐福记作为30多年的国货品牌,是一代人儿时的记忆。
这个国货品牌并没有展现出很大的优势。
巅峰时期,它年营收超40亿,同时也成为了一代人记忆中的“年味符号”。
价格和质量不成正比,也成了徐福记跌落神坛的原因之一。
却发现,除了经典产品还是一成不变的口味。
小家电领导品牌,苏泊尔,虽然只被收购了百分之61的股权,但实际上已经逐渐转向代工外资高端品牌。
如果说徐福记被收购之后,能够打开海外市场,反倒还能增加国内就业。
这样的产品自然会失去一部分市场。
究竟是什么,让昔日的糖果大王跌落神坛?
让许多人对瑞幸咖啡持乐观态度,甚至一度对这只“中概股”赞为“国货之光”,但是今年年初的一则新闻打破了这个神话。.钟薛高创始人回应直播...
尤其是在阿尔卑斯、瑞士糖等一些品牌的强烈攻势下。
于是,就有了雀巢的出现,在经过各方面的合作后。
酥心糖、凤梨酥、巧克力等各种各样的糖果曾经俘获了很多爱吃糖果的家庭。
让人没想到的是,曾经的糖果大王竟然会以这种方式离场。
而是一个10年之内基本没涨过价,36年内没收到过一次处罚,在业内以 老实巴交 闻名,在消费市场上以 超级便宜小透明 著称的 国货老品牌……蜂花护...
最后融入到了全球最大的啤酒集团百威英博的旗下,并推出了高端市场,转为低端工业啤酒,市场份额也在逐年下降。
同时,也是一代人童年的回忆,它就是雀巢。
同样价格对比别的糖果品牌,口感和味道都比徐福记的体验要好很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昔日的国产品牌却“改姓外资”。
编辑|小乔
虽然有着一定份额的市场占领度,但由于竞争太过激烈。
提到瑞幸咖啡,我们就想到了这个18个月缔造上市神话的“国产之光”企业,企业的快速扩张,让许多人对瑞幸咖啡持乐观态度,甚至一度对这只“中概股”赞为“国货之光”,但是今年年初的一则新闻打破了这个神话。
2020年4月2日中国概念股明星公司瑞幸咖啡“自曝”2019年二季度到四季度,虚增收入人民币22亿元
但徐福记跌落神坛的背后,就只有市场被占领这么简单吗?
将剩余的股份全部出售,这也就意味着徐福记彻底易主。
百丽的发家史其实就是快速开店扩张的历史,在零售行业风头正盛的时候百丽在疯狂开店增加规模,并且还在不断收购扩张品牌,这成就了他们鞋履帝...
不光是口味、还有包装,是置办年货的不二之选。
买回来之后吃着口感却有点奇怪,看了配料表居然是代可可脂。
最开始我国做得最好的便是吉利与众泰这两个品牌,但这两个品牌后来的发展命运却大不相同,吉利汽车是越做越好,其创始人李书福更是身价猛涨制5...
徐福记的定价并不低,尤其是在十多年前,四十多块一斤的糖果,已经成了糖果市场中的“奢侈品”。
有些人为了童年情怀时隔多年, 购买徐福记的糖果。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