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兴市场机遇,复星旅文如何破局同质化内卷
在业内专家看来,旅游是最获益于全球化的产业,也是直接助力全球化进程的产业,是一门典型的全球化生意。近年来,不少中国旅游企业将触角延伸到海外市场,但真正做得好的全球化旅游企业凤毛麟角。加之疫情几年所带来的冲击,又使得不少旅游企业“创伤”严重,像复星旅文这样具备全球运营能力的旅游企业就更显“弥足珍贵”。

复星旅文不仅加速了Club Med在中国的开拓,还在运营上给予了战略性的市场洞察,推动了Club Med在中国的本土化创新。2018年,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短途近郊游产品线——地中海·邻境在浙江安吉开设了首家度假村。2023年,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城市度假产品线——地中海·白日方舟在南京仙林落地。这两条产品线随着近年来国内短途游、微度假需求的崛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复星旅文:业绩增长,破局同质化内卷
数据显示,2023年,复星旅文实现营业额181.3亿元,同比增长19%,超越2019年同期的28%,收入为171.5亿元,同比增长24%,归属于股东净利润为3.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凭借全球化的业务布局,复星旅文不仅有效化解了行业危机,并在第一时间把握率先复苏的区域市场的反弹机遇,重启增长。
国内方面,根据浩华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酒店市场景气报告》,多数受访者预计今年三季度业绩难以企及去年同期,市场观望情绪弥漫,促使中国酒店市场景气指数趋于负面,其中入住率指标基本与去年持平,但平均房价、餐饮收入及总收入等关键业绩指标均显著低于去年同期,行业内卷困局隐现。
全球化布局,拓展新兴市场机遇
身处其中,企业如何突围?全球化或许是值得选择的方向。对外,走出去,可以 更大市场,把握新兴市场机遇;对内,引进来,以更高质量、差异化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当然,企业全球化不仅需要广度,更需要深度。一方面,全球化对企业在不同国家旅游市场的敏锐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找到合适的市场,才能带来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国情,如何在落地时更好地契合本土消费者的需求与习惯,从而在与当地成熟企业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获取市场份额,至关重要。
复星旅文:全球化布局,打造差异化IP
2023年,复星旅文旗下旗舰业务Club Med在全球各大洲多点开花。在南美,Club Med成功把握了巴西国内市场强劲复苏及当地人前往阿尔卑斯山滑雪度假的增长机遇,使得巴西市场营业额较2022年及2019年分别增长39.1%、106.8%,并一跃成为Club Med全球按营业额划分的第二大市场。在北美,新开业的魁北克夏洛瓦度假村带动整个北美地区营业额较2022年增长15.6%。在亚太,Club Med于北海道这一亚太区滑雪胜地布局的雪村已达到四座,每年雪季都吸引着大量来自东南亚与中国的游客。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国内旅游度假市场处于消费分化的状态,消费升级与降级正在同时发生,消费者一方面对品质与体验的要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对价格也极为敏感,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成为消费决策的关键。为此,旅游企业要么选择以极致的成本运营投入到同质化、内卷化的红海竞争中,要么坚定地进行产品创新与研发,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差异化的IP与产品,保持溢价能力。复星旅文正是后者的代表。
未来展望:复星旅文持续增长,行业迎来新机遇
2024年,随着市场报复性反弹的结束,全球旅游业复苏也趋于平稳。根据联合国旅游组织一季度数据,全球跨境游人次已整体恢复至疫情前的97%,但区域市场恢复仍不均衡,相较欧美及中东区域基本恢复甚至反超疫情前,中国所在的亚太区距离疫情前尚有18个百分点的差距。
这一盈利预告的发布,反映了在上半年国内文旅业同行普遍面临同质化困境的情况下,复星旅文的差异化运营思路持续取得成功。对外,走出去,可以扩大市场,把握新兴市场机遇;对内,引进来,以更高质量、差异化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