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95后跨境小老板,月销百万的致富神话
95后跨境小老板的创业之路
与老胡不同,他们意气风发、充满干劲,路正从脚下徐徐铺开,经由互联网,通往另一个“别处”。跳动增长的数字,意味着财富、梦想和希望。

北苑街道柳青八区离机场近,飞机飞过楼顶,震得Ethan办公室的窗嗡嗡响。“不好意思。”他1米8多、脚踩回力、身材高瘦、声音很低,巨响的音爆下,我们凑近一点才听得清他的话。
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义乌不缺机敏独到的视野。1月1日,全球最大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未来,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逐步实现零关税。当天,义乌海关就签发了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提出要到印尼、菲律宾等人口众多国家建设海外分市场。其剑指东南亚广阔市场的意图,不言而喻。
爆款只是“选对商品”吗?权衡多家平台特点后,精打细算的他选择进驻阿里巴巴东南亚旗舰电商平台Lazada。彼时,Lazada在义乌的物流服务、营销导流、商户社群等已具规模。这些资源,是Ethan这样的小商家所急需的。
精准选品与市场洞察
2019年底,店铺一天仅几十单,与他创业的三位伙伴先后离开,只剩Ethan在坚持。锱积寸累的半年多里,Ethan渐渐熟悉东南亚市场的消费喜好,在选品上也略有心得,诸如适合搭配东南亚女性着装的发箍、别针等产品先后被开发出来。
“通常饰品的售卖周期在1~3个月;周期一过,销量会断崖式下降。如果后续跟不上,商铺的客群黏性也会降低。”为保销量,Ethan会根据消费趋势和数据,提前挑选后面几个月内可能会受东南亚消费者青睐的货品。
跨境电商的成功秘诀
2019年,这位来自浙江金华市武义县的青年揣着从大学同学处借到的5万元,在义乌租下两室一厅,作为做跨境电商的基地。“当时短视频里流行弹簧玩具,就进了一批货。”生产力富足带来的出口红利,亦是部分中小商家在跨境市场上容易一叶障目、固本守旧的原因之一。但年轻的商家们决意改变。
一鸣,1999年生人,拥有自己的供货工厂。经营出租车快20年的义乌司机老胡不曾想,一百多年前法国诗人兰波用来勉励青年走出去的话,如今能和自己搭上共情。“感觉这两年因为疫情客商少了些,真要赚钱,不如去杭州。”
品牌升级与市场拓展
大浪淘沙间,义乌市场逐渐显现马太效应——优秀的跨境企业集中了拔尖的生产力与品牌力,而很多中小商户既缺乏品牌辨识,也对从原有主攻市场“走出去”信心不足。
元旦前后,他组织了10人左右的项目小组,尝试设计开发和品牌营销,同时开始提升商品用材质量,“比如戒指过去用水钻,现在用锆石,制造成本贵了40%,但不易掉、也好看。”而他的新店,也选择了东南亚市场。
电商惠利与创业故事
去年11月初谷歌、淡马锡与贝恩联合发布的《2021年东南亚互联网经济报告》显示,2021年东南亚电商创造1200亿美元GMV,同比增长62%;预计2025年达到2340亿美元。
“生活在别处。”他们思考“生意在别处”的时候,也反映了面对跨境的风云机变,年轻的义乌探索新赛道发展的勇气和智慧。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