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外贸指北

跨境电商地震,20万卖家受波及

事件回顾:亚马逊大卖账号被封

微博财新网报道此事,热评是“中国卖家把淘宝那一套全部搬到了亚马逊”。先前帕拓逊旗下品牌Mpow被平台注销、账号被封的传闻,在跨境圈传得沸沸扬扬,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礼拜有余,其账号还未恢复,如今又有新的大卖遭殃了。

跨境电商地震,20万卖家受波及
跨境电商地震,20万卖家受波及

目前,知名企业除Anker外,基本都被涉及其中。亚马逊日常也会经常封闭一些违规账号,但像此次规模之大,性质之严重,波及面之广,连头号玩家尽数落网的情形,令人窒息!震惊跨境电商圈!

事件原因:刷单行为引发风波

据内部消息称:其他几家大麦店铺崩盘据说是跟刷单有关系,大致内容是找的刷单公司数据被泄露,虚假评论曝光,20多万人被牵连。据外媒报道,近日Sa...

有心的朋友会发现,榜单上很多品牌都比较眼熟。做跨境电商的朋友会发现,上榜的大部分品牌都是咱们国内企业出海品牌。某种意义上说,跨境电商的崛起是中国品牌崛起的一部分。

法律风险:刷屏行为或面临法律制裁

这就是狠狠打亚马逊以及卖家的脸啊,美国主流媒体追着报道,大家都是不尴不尬的。亚马逊也只能祭出“封号”大法,这就引起连锁反应了。对于国内跨境电商从业者来说,无异于行业地震!

从法律层面来说,在部分国家或者地区,花钱刷屏是一种违法行为。比如在美国,花钱刷屏的店铺将面临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合法纠察,因为这种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利。笔者认为,如果美国舆论持续讨伐刷评,那么部分跨境电商企业可能要做好法律方面的准备。

解决方案:重视品质与品牌建设

刷单带来的巨大利益以及极低的准入门槛,使得这一类违法行为较多。不少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家庭主妇等均参与其中,而出发点主要是考虑到刷单对专业技术和设备场地要求不高,几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开工,为了赚点零花钱,他们并不知该行为存在许多危害和隐患。

疫情以来,咱们的跨境电商越来越火,亚马逊上的中国卖家也逐渐增加。在世界按下暂停键的空档里,在贸易战的疑云中,跨境电商业务就是世界的一团火,既为世界人民带去急需的物资,更传递中国人民的美好祝愿。

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的挑战

数次登顶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亚马逊已经逐步在一些不同的领域大展拳脚,但其核心业务依然是电商。其中第三方零售业务是重中之重,而良好的评论体系是零售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前几天笔者复习之前的文章「美国亚马逊20W快充4月销量榜单」时,发现部分产品竟然“狗”了。曝光的内容显示,这个公司利用服务器搭建了一个方便联系卖家和写手的通用程序。卖家在程序中发布需求,提供需要留评的产品链接,然后写手看到后接单购买产品,并且留下5星评论。卖家确认评论无误后会通过PayPal来向写手退款并支付报酬,一切沟通和违规操作几乎不经过亚马逊,这让这种刷单极具隐蔽性。

拒绝刷单,从我做起

虽然远在国外,但在全球化的今天,贸易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下面看一看国内部分评论。

包括身份、聊天、邮箱地址、亚马逊账户信息等高达13124962条记录,涉及的人数高达20万人,目前尚不知被破解的服务器归属于哪家公司...

“购物—评论”这套机制在网络购物中原本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网络店铺的特殊形式,使得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据销量、评价等电子数据来辨别商品质量。但这些数据又极易伪造,这使得刷出来的单子、好评直接破坏了“购物—评论”这套机制。对电商平台来说,这就是自掘根脚。

在这场风波中,有业内人士透露:“深圳五虎,除了anker没有受影响外。这次深圳的大卖家基本上被一锅端了。”虽然亚马逊重点审查对象是违规卖家,但参与有偿刷评的买家账户被发现后也有可能被停用。买家的受罚程度主要由“主观”因素决定,如果是被“误导”的,惩罚力度就会大大减轻;但如果个人名下有数千条虚假评论,买家可能面临超过1万美元的罚款,甚至可能被判处监禁。当然了,惩罚的力度也取决于不同司法管辖区的不同规定。

最后,刷单并不直接产生社会效益,甚至从根本上说压根不产生效益。笔者认为刷单行为是行业的被动“内卷”。如果大家都不刷单,一切按部就班;一旦有商家刷单,收益大于风险,那么其他商家就不得不刷单以参与竞争。换言之,内卷的刷单就不应该存在。

今日头条的另一篇文章中,部分评论在说:不刷单的人机会到了。不应该呀,Aukey的实力和体量在这儿放着,哪能说狗就狗。笔者试着搜索了苹果20W PD充电器,一切正常。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40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