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纷纷迁往瑞士,究竟有何吸引力
中国企业迁移瑞士:背后的动力与机遇
犀牛云以“帮助客户成功”为核心使命,由EIMS研究院经过3年多的研发,在2013年正式推出的一款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全网营销云服务平台。瑞士丹青是专业的长度类计量检测技术供应商,其在面对众多相同问题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在互联网中宣传自己的品牌及业务、拓宽营销渠道,选择了与犀牛云·网赢战车签订推广服务。

负利率时代下的全球投资风向
预计未来几年会有更多中国企业落户瑞士,著名中国软件企业东软集团合作创办人与董事长刘积仁如是说。全球大放水,负利率时代来临,丹麦、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已率先实施负利率政策,世界负利率风声鹤唳,亦风动中国。
欧洲专业知识与人才吸引中国投资
“我们在产品中用到大量的密集研发,这就需要欧洲的专业知识与人才。过去我们专注于贸易,但现在更重视合作,”刘积仁介绍说:“如果我们把研发这一块放在欧洲,制造则放在中国进行,就能够平衡两者的优势。”
瑞士的税收优势与政治环境
2019年9月,欧洲央行将存款利率降低至-0.5%,瑞士银行宣布对50万欧元以上的普通存款征收0.6%的年费……世界负利率风声鹤唳,亦风动中国。欧洲多国企业纷纷寻求新的出路,而瑞士以其稳定的政治环境、先进的科技专长、强健的金融体系,以及低廉的企业税率,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中瑞合作的双赢局面
瑞士和欧洲似乎从来不缺合作伙伴,无论是出于合作还是被中国企业收购的目的。去年,中国海航集团先后收购了瑞士航空服务周边企业佳美集团和SR Technics。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瑞士分公司透露,中国对加强投资组合多样化、追求先进科技和拥有“瑞士性”传统企业有浓厚的兴趣。
瑞士初创企业寄希望于中国
“瑞士在中国的形象是个非常稳定、非常透明、友好与最宜发展业务的国家。据我预测,会有更多有意向海外发展的中国企业把瑞士选作他们的目的国,”他最后说道。另一宗最近的收购交易涉及瑞士知名铝制水壶制造商SIGG,它将被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全权收购。
欧洲企业的稳定与吸引力
中国的稳定对因新冠疫情停工停摆的欧洲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欧洲大陆还在承受疫情随时爆发的压力,本土经济环境大不如前,所以欧洲企业一直在寻求其他出路,而这条出路与中国相关。
税收优惠与移民计划
瑞士的税收体制具有明显的联邦制特征,各州为了进一步吸引国外投资,制定了优惠的税收政策。部分州的实际所得税税率约为8.6%。同时,瑞士近一半的人经常使用至少两种语言,并且有极强的“工匠精神”,其严谨程度超过德国人;25%的人口为高素质的外籍人士。
东软集团在欧洲的扩张战略
东软集团于2009年在阿彭策尔开办了自己的欧洲总部,从这里直接操纵德国、芬兰、罗马尼亚和以色列的业务。东软最初是受欧洲强健的汽车工业吸引,并为该工业提供所需软件,如今东软有意向保健行业伸出触角。
高端智能制造产业的新引进
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新引进库卡青岛工程技术中心等项目22个,累计已落户机器人项目60个,总投资126.5亿元,投产项目29个。世界机器人“四大家族”——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及安川电机已齐聚高新区。
欧洲绿色协议与梅耶博格的复苏
知名水壶制造公司SIGG是被大型中国企业集团兼并的多家瑞士企业之一。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ch采访时,刘积仁表示,中国企业在做业务转型时,自然而然地开始向海外发展。他认为,中国国内市场正由制造型模式进化为服务型经济。
欧洲企业的中国机遇
每家新办企业都想得到进入中国的机遇,这令我们能很容易地与他们开始对话。许多欧洲企业在非常早的阶段便来到中国。全球化就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
未来展望与实际体验验证
中国在瑞投资的精确数据很难得到,但据估计,这个小小山国已经拥有上百家活跃着的中国企业。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